刚过完年,想必大家都对故乡的美食都有了最新鲜的真切体会,尤其是经年才能返乡一次的人,又吃到熟悉的食材,熟悉的做法,熟悉的味道,那个久经漂泊的胃也得到治愈了吧。这种感觉,在我看《我的美食向导》中的齐鲁篇时,陈晓卿就很具体地说了出来。他说我们从小吃这种东西长大,成为我们舌头的记忆,我们肠道的菌群一吃这个食物就容易消化。陈晓卿的确有这种能力,用一句最平白的话,就将故乡食物和人的关系提点了出来。

陈晓卿作为我很喜欢的美食家,从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知道他以来,便时时关注他的动态,看他在微博里,闲庭信步似地聊聊美食,看他在《圆桌派》里对各类美食侃侃而谈。听他说美食,我有一种化身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大乐二乐听父亲嘴上炒猪肝的恍惚,听着陈晓卿温言细语地说起美食的故事,眼前就好像真看到这道美食,连胃都开始蠕动,大有食指大动的功效。

这次陈晓卿在《我的美食向导》里,在美食向导的带领下,深入民间,探寻那些隐藏于人间烟火气的食物,又是别有一番风味。就像何广智带陈晓卿喝胡辣汤的时候所说,我不喜欢米其林,的确,隐藏于民间的食物,或许没有米其林美食那般精致好看,甚至没有那么味美,但实打实地走街串巷,深入民间最平常的地方,去寻觅品尝一道道当地美食,给人的感觉是真实而乡愁的。看过太多精致而不接地气的美食节目后,相反这样的节目更能让我坐下来,看进去。

陈晓卿之前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优雅的美食家,是一个带着文人气息的美食家,但在这个片子里,我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食家,那是一个接地气,质朴,身上带着烟火气息的并且始终怀旧的老饕。在这部片子里,他跟着不同的向导,去探索各种食物,去品尝各种食物,就像是一个热爱美食的普通人,找到了心仪的美食时,就大快朵颐,遇到了耗费精力的美食,就大为赞叹,知道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美食故事,就由衷欣喜。在寻找美食的路上,会对一个疙瘩菜左观右看,会指挥一下交通,于是那个大导演、大美食家陈晓卿就变成了一个毫无架子的老陈了。说实话,我更喜欢是老陈带着我去领略各地的美食,而不是大美食家陈晓卿。因为老陈带人走近美食,是平等亲近的一个视角,而大美食家陈晓卿这个身份,或多或少都让人觉得不够亲近。陈晓卿之所以能够在陈晓卿和老陈之间自由转换,大概是因为他始终有一颗面对食物时的赤子之心吧。

《我的美食向导》虽然接地气,质朴,但绝不流于粗率平乏,而是相当的有厚度。其实在我看来,一档美食节目,如果只拍食物,那只能得到及格分,因为任何一道美食,都不仅是美食本身,还有美食背后的故事,美食的渊源,美食的知识,只有将美食背后的东西也拍出来,那才算一档优秀的美食节目。而要拍出美食背后的故事,那必定考验人的学识。在这个节目里,我再一次被陈晓卿的丰厚学识所惊艳。他在齐鲁篇中,对一个疙瘩菜如数家珍,对胡辣汤和古代的羹做了分析,对一个馒头从小麦到制成馒头的过程娓娓道来,对黄泛区食物的特点精要点评,对鲁菜的理解足见功底。所以看完齐鲁篇,不仅了解了齐鲁大地的各种各样的美食,更对齐鲁大地的美食文化有了一定理解,这是在别的美食节目是很难见到的。

当然,陈晓卿对美食的那种包容态度,也令我着迷。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人对陌生食物是抱着警惕保守的态度的,一般一道陌生菜品上来,是不太敢主动尝试的,就像是大部分不太敢主动尝试折耳根,但陈晓卿对各种美食都来之不拒,红岛的蛤蜊酱,以为是小时候的护肤品,但仍旧打开尝试,并品出其中好滋味。再有陈晓卿对食物没有分别心,不管是街头巷尾的苍蝇小店,还是高楼大厦里面的豪华食肆,一样吃,一样能尝出好味道。这点想必大部分是做不到的。

这档节目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荟萃于一锅的,没将食物局限于高端低端,没将食物局限于繁复与简洁,没有将食物局限于现代与古代。着眼只在于食物本身。所以节目所找的向导,也不局限于某一类人,既有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也有鲁菜大师,既有对美食文化知根知底的大拿,也有对美食文化门外汉的市井小民。但每一个向导都有他们的独特经验,都有他们对美食的独特体会,都有他们对美食的独特抒情。而正是这样层次丰厚的美食展现,这么角色各异的美食向导,才让《我的美食向导》如此的有趣味。

在齐鲁篇最后别人恭维陈晓卿为美食家时,陈晓卿说,不是,我就是拍美食纪录片。也许正是抱着这种谦逊的态度来拍摄美食,才让这个节目以至于节目里面的各种美食,都充满了烟火气,与观众有着天然的亲近。


我的美食向导(2023)

又名:China beyond Tastes

上映日期:2023-12-23(中国大陆)

主演:陈晓卿 

导演:陈晓卿

我的美食向导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