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日志。
连着看了《天堂电影院》《费城故事》跟Angels In America.两部涉及“天堂”——名字的比喻,或是象征,两部主角是homesexual,两部主题是AIDS,三部的主线都是男人与男人的关系——忘年友谊或是爱情。
巧合,纯属巧合。

没想到《费城故事》原来是讲AIDS患者的一场反歧视官司,早闻片名,以为是个人打拼奋斗史一类。说是AIDS患者的权益,其实更主要的是homosexual person的地位。就如主角的上司说的,他同情那个因输血感染病毒的女子,因为她根本没做错什么,言下之意即,同性恋者是罪有应得。
而Angels In America便如同对此答复,甚至对患AIDS的同性恋者的告慰。而且前两天还看了柏林的天使,今天就看美国的。被上帝抛弃的世界,没有天使的国度,Prior站在天堂(或许是幻象),坚定地喊出:他要的是更长的生命,至于上帝,如果有朝一日祂回来了,该把祂告上法庭。
作为一部“关于国家主题的同性恋作品”,改编自百老汇同名舞台剧,题旨涉及同性恋,艾滋病,国家,政治,宗教信仰,众多陌生的名词与纠结的概念我理不清,太沉重的我亦不能感受,较有感触的还是抛弃与幻象这个主题。
此片有三种人,被抛弃的人,抛弃别人的人,以及救赎抚慰的人。除却象征意义的被抛弃,片中还有两个实际被抛弃的人,Harper与Prior,他俩的伴侣,一个终于不能违背内心的声音决心做一个queer,一个害怕面对死亡与疾病,两个暂时抛开责任感的人走到了一起。而两个被抛弃的人,一个终日在家沉迷药物以及幻觉,一个一步步逼进死亡时见到了天使。Harper跟Prior亦有过一面之缘,在各自的梦境中,莫名见到了对方,却不知道对方是谁。
抛弃别人的,说了一段话,我倒觉得挺对,尽管自己不能做到。
"The good thing is to be guilty and kind always.But it's not always kind to be qentle and soft.There's a genuine violence in softness and weakness.Sometimes.self-interested is the most generous thing you can be."
负责救赎抚慰的,都是一人分饰几角,演技与化妆技术都十分了得,有些角色不看演员表根本没认出来。
阵容强劲,Al Pacino,Meryl Streep等等,我倒是极喜欢饰演Prior Walter的Justin Kirk,觉得他很有喜感。大概名气不够,可惜明明戏份最多,获得男主角男配角奖的却都不是他,连DVD的盒子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哀。
现在似乎渐渐比较能够欣赏这些华丽沉重趋向戏剧性的东西了。看得很畅快。

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2003)

又名:美国天使

主演:阿尔·帕西诺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艾玛·汤普森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玛丽-露易丝·帕克 / 贾斯汀·柯克 / 杰弗里·怀特 / 本·申克曼 / 詹姆斯·克伦威尔 /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 编剧:托尼·库什纳 Tony Kushner

天使在美国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