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闻影名时,我想起老师推荐的同名歌曲。
“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
据说是首部宣扬传统文化的电影。顿时有些兴趣:挺好,一念之间,中国醒来了。
尽管很少看国内近年电影,在老师们的推荐下,我还是抱着学习鉴赏的心思启程。
翻山越岭,往返五小时。回程时就在琢磨,该怎样卖弄文笔,好好推荐这部足够值得奔波观览的电影。
也许根本不必卖弄,优秀的影片自然能彰显其价值。
影片很传统,一条主线,引出许多个普通人家。每个故事都切实在每个家庭、每面生活中,观众席上,每人都流露着若有所思的神情,想是从中看到了自己。
在监牢中度过大好时光、妻离子散的父亲。
暴戾乖张、无处宣泄情绪的叛逆儿子。
不索重聘,为爱情嫁往乡下的女孩。
悔不当初的醉汉、神志不清的阿婆、独自挑起生活的男人、简陋小房里语重心长的爷爷、颤颤巍巍失去子嗣相互扶持的老夫妻......
每人都是一个故事。
每个情景,每句对白都如此真实,使人情不自禁地陷进去。片中每一幕都时时刻刻,在全国各地发生着。
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实在叫人拍案叫绝。
从头至尾,全在用细节来讲故事,来用故事诠释一种感动。明明是部传统文化的电影,却始终没提过一个传统文化,甚至不曾提过“孝道”“悌道”。没有什么规矩教条,全篇没有任何一个人义正辞严地讲过什么道理。
当然,真正的生活哪会给你讲什么道理呢?
但它又撼动人心。许多镜头,只是不言不语的静默。画面留给你,你自己来体会,你自己去想。
片中从未讲过父母的不容易。他们只会记下那些画面、破旧砖瓦与隐约白发、眼角细纹,颤颤巍巍的步伐,久久站在子女紧闭门前、欲言又止的身影。
片中也未讲过无礼的举动有多伤人。他们只会扩大摔门的声响,一声又一声,震得心慌。
反观过往,我并没那么叛逆,房间的门我却也摔过数次。想要反驳、争辩的事物有很多,又深知这并非一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便将情感宣泄在触手可及的事物上。
说白了,就只是迁怒。
这并不能说是智慧的举动。更像是一种逃避、就像是我把门摔得很响,就能解决什么问题一样。
显然这并无用处,而且十分无礼,损失的只有自己的素养与心情。
所以,我在此劝告生活中遇到挫折的读者,可以去把自家的门摔了又摔,看看是否能修养身心,美容养颜,事业顺利,金榜题名。
如果不能,请开始杜绝迁怒的行为。
再说一点值得我深刻反思的地方。
影片有这样一个桥段。父亲刚摆好碗筷,门铃响了,外卖的披萨与饮料送进来,儿子出了房门,取过外卖就径直回到房间。
熟不熟悉?我是太过熟悉了。
虽然已经成年,我依旧照料不好自己。因为大学时期很少在家,毕业后工作也在外地,不方便烹饪,渐渐地习惯了一日三餐全用外卖解决。
学习也是,工作也是,每日都会长时间久坐在电脑前,很多时候都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有时心念着处理好手头的事情,一下就对着屏幕过了大半天,才想起自己还未吃早饭。
于是就点外卖。无需下楼,可以送到手边,我还可以一边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外卖,一边继续处理电脑上的事情。
回家的短暂期间,这个习惯也没改变。虽然家里能烹饪,我还是会常点外卖。就算不点,也是把饭菜拿进屋对着电脑边吃边做事。
想想,近几年我很少能和家人好好吃过一顿饭。正常在餐厅一起用餐的次数,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仔细想想,谁又真差那二十分钟呢?
我只是在回避而已。回避现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都面临的问题。
其他方面一切顺利,唯独很难与家人沟通。
因为离家几年,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上都出现了偏差。比如坐在电脑前二十几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我会觉得很正常,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好事,东西可以之后再吃,但长辈就会觉得这不可理喻,不断说教。
他们会数落我很少干活,没吃过苦,整天只对着手机与电脑,我却一直扑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与焦虑紧迫的工作,并常常为此身体欠佳、焦头烂额。
久而久之,隔阂就产生了。这种隔阂说不清道不明,只让人觉得心灰意冷。我不再与他们沟通,多数时间只是房门一关,做着自己的事情,三餐该是外卖依然是外卖。
数月间,基本只有当我手头事务顺利圆满、心情放松的时候,才有心思上饭桌吃一顿饭,却也尽力避开他们,不想承受无休止的数落与质疑。
但是,影片给我展现了我至今从未注意过的一面。我意识到我至今总在逃避,从未注意过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也从未思考过他们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把晚盘端上饭桌。
这些情景,我想都没想过。
影片中,少年愤怒地喊着差评,摔门进了房间。画面静止着,对我进行无声的苛责。
尽管接触许久古人智慧,我依然存着很多恶劣的习性。暴戾、挑剔也许就是其中两样。
少放盐、少放油、加糖、不放蒜、做得软一些......我在备注上及其挑剔。送来的外卖只要有一点不合心思,就很容易暴跳如雷,写个洋洋洒洒几百字的差评,甚至添油加醋、无中生有,以此宣泄工作上的压力与不满。
负面情绪很难释放,外卖评价系统就成为了一个绝佳的出口。勾上匿名,谁都可以将任何事物批判得体无完肤。
曾有过这样的事情。母亲工作忙,常要我帮她带外卖。她一旦说了什么有些咸或口味奇怪的话,我就会立刻差评,以至成为习惯。这些事被她得知后自然是被说教一番,我还为此与她争论不休。
说来讽刺。几年来,我一直在坚决抵制着网络暴力、人身攻击,却没留意到这就是自己的常态。
戴上面具就为所欲为、血口喷人,这又和我厌恶的“网络喷子”、“键盘侠”——有什么区别?
第一次,我开始反思自己纯粹是为了解压而发表的那些批判与差评。这些言语会伤及他人,且带来不小的财产损失。这些问题我从来都清楚,但一直都被我刻意屏蔽在脑中。
因此,我决定以后开始尽我所能避免迁怒。情绪通过古琴、书籍与运动同样能够宣泄,为什么一定要去伤害同自己毫无干系、甚至是深爱自己的人呢?
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竟是那么没有素质。
当然,影片讲的不仅仅是那少年,更是一个人决心救赎自己的故事。
想要救赎自己、想要洗刷过去,却发现许多伤害早已造就,无法挽回。
一次又一次的碰撞痛苦中,他依然坚持去不断救赎他人,在救赎他人的路上,同样也在救赎自己。
尽管结尾有些仓促,却也是个令人心头一暖的开始。
逝去的时光无法复得,造成的伤害无法挽回,缺失的情感无法弥补。但只要心存信念,也就是当代人说的“正能量”,尽管历尽坎坷,却也能找到自己应行的道路。
尽管世界伤害我们,我们却也能放下。
尽管他人不理解我们,我们却也能原谅。
尽管曾做过许多错事,我们却也能找回方向。
——所以不如去爱;就像我们是咯咯发笑的婴儿,就像万物都沐浴着初春阳光。
即便有再多的灰暗阴冷,人心也总是柔软的,牵握的手也总是暖的。
社会让我们磕磕碰碰,甚至遍体鳞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喜爱这生活,喜爱这些人们,喜爱这个世界。
不必怨恨恼怒烦,随它去就好。我们的心绪脾气,还是要自己来控制的。
碌碌人生几十年,哭也一场,笑也一场。
何必呢?

醒来之爱的呼唤(2019)

又名:The Awakening Calling from Love

上映日期:2019-03-08(中国大陆)片长:106分钟

主演:李梦男 / 张琛 / 傅冲 / 王超 / 马东延 / 王婷 / 张硕 / 王春来 / 

导演:王陆涛 / 编剧:李爱玲 Ailing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