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从上映之初热度就居高不下,原因很简单极其豪华的卡司阵容+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这套组合拳无疑给了所有定档2023年的电影重击,结果也如大部分人所料,《奥本海默》在2024年第81届金球奖8提5中几乎包揽了当届金球奖所有主要奖项。如此高质量的电影同样也为《奥本海默》团队在第96届奥斯卡赢得了13项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男配、最佳配乐、摄影等),想必金球奖的胜利一定给克里斯托弗诺兰打了一针强心剂,无论是从题材还是评委审美角度上考虑,这部影片无疑是诺兰及其团队最有希望夺奖甚至包揽大部分奥斯卡奖项的一部。克里斯托弗诺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导演,很多人对诺兰的印象就是大场面制造师、实拍狂魔、“商业片导演”,诺兰确实拍过许多极其豪华、充满大场面的科幻商业片如:《星际穿越》、《盗梦空间》、以及超英模版的《蝙蝠侠三部曲》,这些几乎都是人人皆知品质极高的商业片,这些出圈的影片爆火的同时也给诺兰造成了一些困扰,越来越多的影迷认为诺兰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商业片导演了,但诺兰用他的行动和能力证明自己即使拍剧情片也可以拿到奥斯卡,2018年第90届奥斯卡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提名最佳影片,《敦刻尔克》同样有诺兰最擅长的大场面画面的片段及诺兰超强的叙事能力,原以为肯定能夺奖的作品最终由于大环境、评委审美的改变而惜败给《水形物语》。这届奥斯卡就最佳影片也引起了很多争议。2023年诺兰带领《奥本海默》开始向全球各大电影奖项展开先前从未发动的猛烈进攻,看完电影我不会说《奥本海默》是诺兰至今为止最好的作品但我一定会说它是最有希望帮助诺兰拿到奥斯卡的作品。除了导演诺兰的极佳表现之外,极其强大的演员阵容也保证了影片的质量,作为“爱莲说”的忠实读者诺兰终于有机会让基莲墨菲作为他电影的男主出现,两人此前的合作基莲都是作为配角出现。事实证明两人确实惺惺相惜,两人合作产生了极强的化学反应。

剧照




最佳导演

回归主题,我讲讲为什么我认为诺兰在本届奥斯卡可以夺奖的原因:

首先我个人认为奥本海默一生是悲多于喜的,《奥本海默》 内核是一部悲剧

第一、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作品,《奥本海默》此次的大场面片段少的可怜,这也是许多人认为这是最不“诺兰”的诺兰电影,诺兰作为大场面制造师这次拍摄的大场面片段仅仅只在测试原子弹爆炸时出现了一段就再也没有非常震撼的画面出现了,这就很不诺兰。

此外《奥本海默》作为剧情片,片长三小时,全片充满对话但毫无尿点,丝毫不让人无聊,这就不提及诺兰强大的叙事能力,全片采用的是过去和现在来回穿梭的时间线,这完全就是剧情片教科书般的操作,要知道本片是剧情片且全片时长长达3小时,如果按普遍的传记剧情片那样按照奥本海默生平时间顺序来叙事,3小时无疑会逼疯大部分观众,让时间穿梭进行且在之中穿插许多奥本海默被审问的片段可以让叙事更加紧凑,也可以让导演在不影响观感的前提下更详细地将故事讲完,这样加快叙事节奏将一件一件事件连续打在观众脸上会给观众一种窒息感,但这种窒息感并不会影响观感反而是由奥本海默这一精彩而包含争议、悲剧的一生来设定的,雪崩之前一定下了好几天大雪,让观众保持这种窒息感直到电影后段原子弹投放后曼哈顿计划被政府接手而像奥本海默这样富有正义感反对继续研发核武器的科学家被政府清算发配等处理后最终雪崩,这样才能让观众不断随奥本海默的视角进行自我代入,与奥本海默这个人物进行灵魂的交互,这也是好的剧情片必须做到的一点, 至少在诺兰这招在我这是极成功的,我看完内心完全是震颤的,甚至说出现戒断反应都不为过,不断在心里默默回想刚刚放映的电影片段,空虚不断与大脑争抢氧气,因此也低沉了几天,造成这样反应个体原因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诺兰极强的叙事能力,赋予了这部电影许多留白让观众在观影后“上头”主动代入给予电影属于自己独特的理解,电影作为文学艺术的一部分主要提供的当然是精神价值、精神力量,《奥本海默》它在这方面做到了、诺兰做到了!

《奥本海默》绝对当之无愧成为最佳影片且注定会在影史留名。我认为《奥本海默》单纯是诺兰的炫技表演,诺兰抛开了自己非常擅长的大场面的拍摄,单单用叙事手法、编排布局就拿到了金球奖和奥斯卡提名,摆明了就告诉你不是你奥斯卡看不上爷而是爷之前没想拿,现在想拿了就给你拍部《奥本海默》。非常像班里某位学霸某一科成绩特别好导致别人以为他偏科,结果他不考那一科还是全班第一,在2023年这样形容诺兰丝毫不夸张,《奥本海默》就是这么强!我想《奥本海默》之后再也不会有人怀疑诺兰只能拍商业片了吧,这部《奥本海默》诺兰再次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和好友斯皮尔伯格一样都是全能型导演。

对比

采用时间穿梭也即古今对比可以更加好的塑造出人物态度、性格特点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剧情片的主题,而在本片古今对比被诺兰放大到了极点,将原子弹成功研发、投放后奥本海默的态度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奥本海默在研发原子弹初衷的问题上内心的摇摆和奥本海默的道德标准,也进一步地丰富角色性格,看似平常,实则每一步都是精心编排。

全片运用对比手法是本片最突出的特点,本片以奥本海默的视角聚焦奥本海默的一生,电影抛出了一个问题:应不应该造原子弹,奥本海默对两个答案都给出了原因:应该是因为奥本海默作为犹太人,自己的族人被纳粹毫无人性的杀害,迫切的想要造成核武器来结束战争。不应该是因为原子弹的超强杀伤力,而造出原子弹后原子弹的使用问题是奥本海默无法控制的,因此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无数人伤亡流离失所成为奥本海默心中无法迈过去的一道坎。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人的个人利益都必须靠边。富有正义感、正直的奥本海默无法接受自己研发的科技杀害了许多无辜的平民,所以在同事兼朋友的爱德华邀请他继续研究氢弹时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虽然氢弹出现的结果无法改变,但他不想再成为那个为国家利益而杀害无辜平民的杀人凶手了。奥本海默从原子弹投放后一直都处于这种“拧巴”的状态,他一直处于原子弹道德困境中,在剧中结尾放出的片段看上去奥本海默在晚年阶段“自我攻略”成功了,但真实情况就不得而知了。奥本海默所面对的是过分看重自己研究的原子弹害了多少人却忽视了自己研发的原子弹拯救了多少人,这样过分放大缺点而忽视优点的行为是心理的防御机制,是需要人去开导的,所以爱因斯坦会对奥本海默给予建议,这是也一种英雄惜英雄的表现吧,这在电影中都是有体现的。

“英雄惜英雄”

像奥本海默这样有能力让世界在战争与和平中转变的人物,世界的战争与和平两个恰恰相反的理念最终只由一个人决定,可以代入地想象到奥本海默所承受的道德困境。除此之外,奥本海默在原子弹投放前后的性格对比也是一大亮点,原子弹投放前奥本海默都是一个我行我素、孤傲、敢于直言、有点自大的人,所以他经常会做出一些惊人举动如:像Tommy Shelby一样与有夫之妇进行交流(我就说基莲怎么轻车熟路,合着他就属于这啊,所以看这部片的时候有点感觉像谢尔比外传)自己为美国政府工作可身边的家人全是美共,其实这些都给奥本海默埋下了隐患,原子弹投放后奥本海默俨然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忧虑的人,变成了政客们想要的样子,在性格上的变化想必所有观众都能察觉到,这是导演想让我们看到的,正是看到了这些变化我们才会感受、理解、同情奥本海默,这是导演诺兰想传达的主题之一(为奥本海默平反),在二战后奥本海默因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拒绝了氢弹的研究也彻底惹恼了政客,政客开始了它们最擅长的“卸磨杀驴”,在极为不公平的听证会上对奥本海默进行清算。剥夺了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从此以后奥本海默不再为政府工作,开始回归学术工作中。虽然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要往后放,但是美国政府的处理方式令人唾弃,“卸磨杀驴”是漂亮国传统文化之一了,诺兰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国政府的不满。仅仅只是分析了部分电影细节就写了2000+,篇幅有限,这部电影有太多值得摸索和探讨的,个人认为诺兰必定会拿下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且《奥本海默》不止会成为2023年最佳影片,也会成为世界最佳影片之一。


表演方面

《奥本海默》本次收获最佳男主、男配、女配提名

最佳男主角:基莲墨菲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基莲墨菲的敬业程度,据同样依靠本片提名最佳女配的艾米莉布朗特说:基莲为了更加贴合原型人物那种瘦削,在拍摄过程中每天只吃一颗杏仁,这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基莲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奥本海默那种瘦削瘦弱的状态,像奥本海默这样有心理疾病、精神困扰的人一般都是瘦削,为了更加贴合人物就必须做出牺牲。

(本图来源网络)

除此之外《奥本海默》作为一部剧情片、传记片,全片充满对话和镜头特写片段,演员的神态与表情就成为感染观众、推动剧情的主要途径,而神态与表情的控制与演绎无疑是演员演绎中极为困难的部分,但基莲墨菲在全部电影的演技几乎无可挑剔,神态表情还原到位,与角色融为一体,奥本海默作为一个有心理疾病且饱受精神折磨的人,演绎他是极具挑战性的,而基莲完美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名场面出处

除了基莲墨菲外,2023年也出现了一位演技极其强大且完美完成演绎被奥斯卡提名男主的大师—保罗吉亚玛提,他出演的留校联盟可以说是继《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后最佳的温情喜剧片了,他的演技生涯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一下,从跑龙套到提名奥斯卡,纯纯的小人物的成功故事,这样的人身经历将他不断打磨,给了任何人都给不了的经验,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演好温情片、励志片的原因。所以我认为最终最佳男主角的赢家会在两位中出现,根据各大评分网站和个人看法,基莲墨菲的获胜希望无疑是极大的。


最佳男配:小罗伯特唐尼

男配赛道今年竞争并不激烈,也可以说近几年来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都在最佳男主和女主上,男配和女配的光芒也就被掩盖了,作为一名钢铁侠的铁粉,小罗伯特唐尼在不再出演钢铁侠后的影视作品更加令我期待,有太多演完超英的演员都无法脱离超英角色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但我并不担心小罗伯特唐尼,又或者说我并不担心钢铁侠会影响唐尼的演技,在年轻时唐尼就出演传记片《卓别林》提名奥斯卡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但在之后因个人生活作风等问题演员生涯陷入低估接不到什么重大角色,直到2008年《钢铁侠》的出现,唐尼再次回到巅峰,漫威也开始重生,之后除了《钢铁侠》漫威系列ip之外唐尼与裘德洛合作出演了《大侦探福尔摩斯》中的广为人知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一版的福尔摩斯打破了福尔摩斯的传统认知,唐尼身上的痞气创造出了不同于传统的福尔摩斯的全新形象。一年之后的《神探夏洛克》也受到唐尼的影响,开始创造出一种从未出现过的福尔摩斯的形象。唐尼一直都是一个个人风格鲜明且演技十分出色的演员,在本片中出演《奥本海默》中的大反派斯特劳斯,在片中完全将被很多人诟病的痞气抛去,将一个名利至上的政客演绎的淋漓尽致,尽管出演的是一个没有弧度的角色,但唐尼完全将政客的“衣冠禽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演绎出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完非常痛恨斯特劳斯这个角色。电影中还有一个设定就是有施特劳斯的画面都是黑白画面,这一设定会在后面摄影部分中分析。

基于奥本海默的票房与题材表现,小罗伯特唐尼夺奖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和基莲一样有望实现金球奖+奥斯卡双丰收。


最佳女配:艾米莉布朗特

绝美骑马片段

奥本海默全片中出现有较多台词的女性角色就两个,本次提名的是艾米莉布朗特,她在片中饰演奥本海默的妻子Kitty,作为奥本海默背后的女人,kitty当然不简单,与奥本海默结婚前也是学术研究者,结婚后在家转型为家庭主妇,从在奥本海默被政府清算后kitty主张反抗可以看出kitty是一个非常强硬且极具个性的高知女性,且在奥本海默精神和肉体双重出轨后仍然隐忍也能体现出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性,但在剧中对她性格等具体刻画篇幅较少,这也导致了本应该是十分出彩的女性角色最终却变的十分平淡,甚至会有观众认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在被政府清算时与深受精神内耗的奥本海默不同的是kitty主张强力的反击,这本是塑造奥本海默“背后的女人”性格的绝好机会,但该角色的戏份却被控制,作为剧中少有的非常有爆发力的角色,戏份却如此之少,这也让很多观众感到失望,所以影片上映后诺兰和《奥本海默》受到许多舆论压力,这也是《奥本海默》经常被人挑出来诟病的一点。如此强大且独立具有个人特点的高知女性角色是许多当代女性正在努力的目标,本应该是很有力量感的角色,塑造的好的话是非常有希望夺奖的角色但最终演出的效果却大相径庭,非常可惜!所以本片拿最佳女配的希望非常小。


最佳剪辑:詹妮弗拉梅

如果要讲本片最大亮点那一定是剪辑,本片虽为剧情片但诺兰一定不会像常规的剧情片那样好好地将故事,一定会注入一点诺兰特色,于是诺兰本次又找到了在极其烧脑《信条》合作过的詹妮弗拉梅再次合作,本片在原子弹发射前时间线是交叉穿梭的,这可以让导演快速地将奥本海默在被选进曼哈顿计划的前半生的故事讲完然后进入影片的重头戏原子弹的研究,在我看来奥本海默前半生的生平经历的回顾是非常丝滑且不会让人乏味的,这也就是我在前文提到的利用交叉时间线来剪剧情片的最大的一点好处(不会让观众觉得无聊)。交叉穿梭时间线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非常考验剪辑功底的,一旦剪不好就是灾难现场,除此之外剪辑技术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观感的好坏,也决定的一部剧情片的质量,毕竟剧情片的核心是讲故事,截止到现在奥本海默在各大评分网站分数居高不下可以看出观众是非常希望这部剧情片的,这也间接地证明了剪辑师的强大功力。毫无疑问詹妮弗拉梅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早已炉火纯青的剪辑技术,本届奥斯卡她注定会在颁奖礼留下属于她的印记。


最佳摄影:霍伊特·范·霍特玛

与詹妮弗拉梅一样,霍特玛也是与诺兰合作过多次的老朋友了,可能许多观众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提到他拍摄的影片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霍特玛是《星际穿越》、《信条》、《敦刻尔克》的摄影师,又或者可以说是诺兰御用摄影师。本片中我认为最美的画面是原子弹测试成功后奥本海默在日出时的落泪。

日出落泪

完美地捕捉了奥本海默的脸部特色且与沙漠中的日出完美契合,日出寓意着二战即将胜利、寓意着奥本海默等人的成功。看似不经意实则每一步都是刻意设计。再之后就是霍特玛强大的镜头语言的表达能力,霍特玛极其捕捉和拍摄演员的正面特写镜头以此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活动。比如在原子弹成功投放后,奥本海默被奉为人民英雄、战场终结者后去演讲时奥本海默的正面特写镜头

演讲时的镜头晃动

此时的背景是晃动,这也表现着奥本海默内心的摇摆,他开始审判自己,这段片段可以说是神来一笔了,以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镜头语言来向观众表达奥本海默的内心活动,影片中奥本海默演讲、在听证会被审问时也出现了类似感染力极强但镜头画面处理手法完全不同的片段。

高亮度

高亮度

这两段都是通过将画面亮度拉高的特写镜头,主要作用就是营造出奥本海默内心的摇摆与煎熬,这几段片段感染能力非常强,《奥本海默》的后劲如此之强的原因之一就是出色的镜头语言,摄像师功力深厚可以让电影每一个片段都能让观众读懂、看懂角色想要做什么、心里想什么。三小时的奥本海默并不冗长无聊的原因之一也是霍特玛豪华的武器库,他总是能变化着给观众新鲜。

《奥本海默》作为一部剧情片,全片充满对话,霍特玛的处理方式就是无数的侧拍、俯拍、正反打、特写等镜头,这样处理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与表情,这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手法但和演技出色的演员合作就应该这样做,这给予演员非常大的表演空间,所以我认为《奥本海默》的成功绝对不能归功于一个人,《奥本海默》就像一个机器,只有每个零件都正常运作才能让整个《奥本海默》运作,《奥本海默》是非常典型的导演-演员-摄像师互相成就的拍摄模式。个人也非常青睐于这种拍摄方式,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才能。而本片的正反打、侧拍、俯拍特写镜头之间连接只能用丝滑来形容了,全网很难找到说《奥本海默》画面乱、观感差的评价了。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神操作还有一个,在原子弹测试成功后,摄像师给基莲一个长达两分钟的慢镜头,这个片段中没有配乐,只有奥本海默的呼吸声和基莲侧脸的特色镜头,也是奥本海默名场面出处,个人认为这样处理作用很简单,第一可以让观众集中观察于奥本海默在成功研究出原子弹后的第一反应以此去一步步共情奥本海默,第二呼吸声取代了背景音乐用另一种声音形式去表达对原子弹的敬畏,这也是这部片导演想传达的主题之一。又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又是刻意设计的片段,还是那句话:《奥本海默》没有一个片段是多余的。

镜头语言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的一点也是之前提到过的一点就是黑白与彩色画面的含义。本片彩色画面与黑色画面交替出现,作为剧情片这些画面交叉出现的首要目的肯定是叙事,但两个画面的作用截然不同,大反派斯特劳斯出现的片段基本都是黑白画面,且斯特劳斯出现时都是在搞政客那一套,但这一套也是奥本海默没看到的但又客观发生的事情,黑白片段的作用其实就是辅助叙事,帮助观众还原出当时的情况。而彩色画面的叙事是奥本海默认为发生的,是主观发生的事情但事实不一定是这样的。这样的做法一可以打乱叙事顺序,彩色和黑白画面交织可以让观众有新鲜感不会观影疲劳,二可以提高叙事难度,提高电影的逼格也即观影门槛,反正诺兰就是不会像普通导演那样正常的叙事,就是来点不一样的,但这可不是诺兰第一次使用黑白与彩色画面交替出现,早在诺兰的《记忆碎片》中也出现过彩色和黑白画面交替出现的叙事手法,作用与本文类似,彩色与黑白画面也是诺兰的标志特色之一了。


最佳原创配乐:路德维格·戈兰松

如果你要我评价本片最出彩的部分是什么那一定是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几乎贯穿全片,你很难看到有电影大篇幅的片段都是有背景音乐的,《奥本海默》它有而且还不违和,本片配乐我认为有两大主题,一是答案、二是敬畏。

一、答案

主题答案的配乐像《a lowly shoe salesman》、《quantum mechanics》、《American prometheus》等这种具有悬疑色彩的配乐,就像奥本海默在寻找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应不应该研发出原子弹)的答案一样,个人认为在原子弹测试成功之前全片的配乐主基调是偏黑暗、悬疑色彩的,这些配乐与奥本海默前半生高度契合。

二、敬畏

主题敬畏的配乐像《Fisson》、《gravity swallows light》、《destroyer of worlds》等都带有敬畏原子弹、敬畏自然色彩的配乐,敬畏主题配乐的风格也与导演拍摄《奥本海默》的主题之一(敬畏)一致,配乐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为角色出场奠定基调。而《奥本海默》的配乐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出色、完美地完成了任务,称配乐为影片画龙点睛之笔都不为过,配乐赋予了《奥本海默》真正的神态,所以我认为配乐是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你看完《奥本海默》对配乐没多大感觉可以去细听品味回顾一下《colonel pash》、《dr.hill》、《oppenheimer》等角色出场时的背景音乐,每一个角色出场时的配乐都十分贴合这个角色的性格与结局,这是看完《奥本海默》最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奥本海默》的后劲就像原子弹一样起初是无声的,但爆炸时却是震耳欲聋的。真诚地建议所有看完《奥本海默》的观众可以去听听影片的配乐,相信你一定会有与观影当时不同的体会与收获。


就写到这里吧,全文近8000字,非专业影评只说个人感受!

非常感谢大家看到最后,给大家磕一个,祝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身体健康。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谢谢大家啦)


奥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上映日期:2023-08-30(中国大陆) / 2023-07-20(中国香港) / 2023-07-11(巴黎首映) / 2023-07-21(美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基里安·墨菲 艾米莉·布朗特 马特·达蒙 小罗伯特·唐尼 弗洛伦丝·皮尤 阿尔登·埃伦瑞奇 大卫·克朗姆霍茨 乔什·哈奈特 杰森·克拉克 卡西·阿弗莱克 戴恩·德哈恩 本·萨弗迪 大卫·达斯马齐连 拉米·马雷克 汤姆·康蒂 肯尼思·布拉纳 加里·奥德曼 詹姆斯·达西 梅肯·布莱尔 杰克·奎德 迪伦·阿诺德 艾玛·杜蒙特 杰佛逊·豪尔 乔什·祖克曼 马修·莫迪恩 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亚历克斯·沃尔夫 托尼·戈德温 库尔特·克勒 约翰·高恩 蒂姆·迪凯 泰德·金 古斯塔·斯卡斯加德 迈克尔·安格拉诺 丹尼·德费拉里 哈里·格罗内尔 莎蒂·斯特拉顿 克里斯托弗·邓汉 马泰·豪曼 奥莉薇·瑟尔比 弗洛拉·诺兰 詹姆斯·乌尔班尼亚克 盖·布耐特 路易丝·隆巴德 杰夫·赫普内尔 奥利·哈斯基维 大卫·里达尔 乔希·佩克 布雷特·德尔布罗诺 斯荣德·福斯·奥瓦格 戴文·博斯蒂克 格里格瑞·贾巴拉 罗纳尔多·奥古斯特 杰克·卡特莫尔-斯科特 哈里森·吉尔伯特森 詹姆斯·瑞马尔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相关影评

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