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很喜欢《周处除三害》在编排上的工整(比如贪嗔痴对应的鸽蛇猪都在相应角色身上体现得很好,比如作为典故的周处除三害不仅贯穿始终也有反转处理),但这种不太能体现原创性的设计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灵光乍现的一瞬间,到了落实这步反倒考验的是创作者的基本功…全靠同行衬托吧,这年头只会包装的情况太多了

主要想聊聊电影中出现的女性角色,以下涉及剧透,如果介意建议看完全片再来食用

先说一下观点,主创在女性角色这里的设计一定是用了心的(呈现出来的效果见仁见智),因为预告片里分别在鸽蛇猪身旁的三个女人有正片里没有的、颇具侵略性的镜头,而这些镜头传达的信息在正片里都有体现,甚至会有助于理解正片内容

黑道医生张贵卿,一个通过谎言把自己的愿望生生嫁接到男主身上的女人,这种嫁接没有水土不服靠的是男主“人死留名”的执念。非常厉害的算计,可以想见角色一旦展开也是非常生猛的,但《周处除三害》不是《张贵卿传》,所以就只能想想

男主和发廊妹程小美上演的是不典型又典型的“英雄救美”的桥段。说它“不典型”是因为男主救美时醉翁之意不在酒,说它“典型”是因为小美这个女人又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男主拔刀的速度,探监给男主剃须时让男主情不自禁地泪洒当场。这里其实是可以说通的,因为这件事发生在男主得知自己被黑道医生利用之后,他看待人事物的心态一定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斩蛇时男主是破釜沉舟的,除了自己什么都顾不上的,那他在得知真相后再见到小美肯定会有七情六欲,进而去假设一些有的没的。男主不是那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豁出去的人,他也有软肋,之前是奶奶,之后是小美。只是有些东西无论如何都不能兼得,他不可能在豁不出去的情况下再多出像小美这样的软肋,豁出去了又必死无疑,软肋再多也没意义。而小美对男主的选择虽然很难排除她在心态上重蹈其母覆辙的可能,但从结果上来说很可能是对的,当然这样讲的前提是男主得活着

酵母萧湘湘才是教会真正意义上的掌控者,但正片在这点上处理得并不好。这可能是主创不怎么了解皈依者的心态导致的,要知道对皈依者而言,ta们信的是什么,或者说ta们在什么人事物上找到寄托非常重要。前期这部分一直是指向的是尊者本人,巨幅肖像上的是尊者,出面彰显神迹的是尊者,连酵母编造的说辞里出现的也是尊者。但从尊者倒下后肢体和目光朝向酵母(我会觉得那个神态是在寻求帮助)和尊者死后酵母依旧能调动起大多数教众的热情来看,大权在握的是萧湘湘。尊者基于私密关系服从于酵母好理解,但教众像服从尊者那样二话不说地服从于酵母就不太合理了,因为前期被奉为神的一直是尊者啊。如果酵母在教众眼中更接近尊者,那她以普通教众的身份讲的那些谎话会大打折扣,尊者之所以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帮腔,恰恰是因为这个人表面不是狭义上的自己人,反倒离普通教众更近。提供两种处理方式,要么引入尊者之外的第三方充当神,要么把酵母在教会内的咖位抬到尊者和核心教众之间。这里我想吐槽的第二个点是,核心教众是知晓甚至参与尊者的勾当中去的,ta们真正信奉的和尊者一样,是金钱和权力,所以ta们应该会在男主凶相毕露时战或逃,具体地说是在权衡利弊后,利大于弊战,弊大于利逃,但剧情中没有很明显地做出这种差分,如果男主施加的环境压力远高于教会内的环境压力(剧情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那入脑到命都不要了的人不该有那么多,而且这种人大多会出在不知道内部消息的普通教众中

最后讲讲那位在男主揭开尊者敛财真面目后自戕的母亲,从她回看尊者略带疑惑?愤恨?的眼神里看,她是更认同男主的说法的。如果我是一个护儿心切的母亲,我会选择捅男主表表忠心再从长计议。所以自戕我更倾向于是这个母亲作为工具人的剧情杀,虽然她捅了男主照样可以让男主走接下来的流程,但她也会因此登上男主的复仇名单,这部分不给特写虎头蛇尾,给了特写难免有过度解读。当然还有另一种解法是,这个母亲为男主接下来的复仇行了方便,但这种处理要想办法解决她儿子的问题。不太好处理,她自己救儿子喧宾夺主,和男主一起救儿子…从大部分观众的认知出发,铁汉软肋的上限是一个

再补一个解法,把母亲塑造成一个很快要碎掉,连儿子都无暇顾及的形象,这样自戕才合理


周处除三害周處除三害(2023)

又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上映日期:2023-10-06(中国台湾)片长:134分钟

主演:阮经天 袁富华 陈以文 王净 李李仁 谢琼煖 陈秉佑 曾珮瑜 游安顺 刘子铨 吴奕蓉 黄迪扬 

导演:黄精甫

周处除三害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