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版上映,就知道会被删减。刻意等着没看,等网上出资源。一部爽片,如果没有暴力的发泄,是不完美的。

1、一般的暴力电影,无法避免复仇的主题。周处不同,杀人动机是为了“排位赛”,当然,这也是出自很偶然的场合激发出来的想法,如果当天自首没有那么多人,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自首。

作为一个坏人,有惩治坏人的想法,是不是一个内心善良的坏人。

作为一个坏人,不伤及无辜,没有不良嗜好,一个有职业素养的杀手,算不算坏人。

2、这部片子看到后半部分,直接的观感是这是一个聪明、耿直的少年,有时甚至是纯真的。

在进入 “新心灵社” 后毫无例外地被洗脑,一个黑道杀手,可以接受被人鞭笞、完全否定自我的观念转变,整个人纯真得像个善良的孩子,为别人热心客气地服务。

在发现孩子腹吐黑水后,没有跟随大众等待尊者指导,而是直接抱起冲向医院,直到后来善于观察发现了可疑的地方。

这里有个细节,邪教成员在孩子身边讨论药是否下得太多,而陈桂林在里屋整理毛巾物品,本以为这些话是被听到会直接有情节的跟进,然而并没有;还有“香港仔”用酒瓶砸了自己的小马仔后,小马仔和小美的眼神对视的那段戏,也会令人误以为这两个年轻人之间有什么故事,然而没有。这些和观众的感觉反着来的故事编排,是比较有意思的,而且故事后续的衔接也很流畅。本来,不是每个情节都是伏笔,环环相扣是很刺激,但安排太多,也有点儿落俗套。偶尔的偏离也很有趣。

在发现整个 “新心灵社” 的运作手法后,他并没有谋划什么策略来稳妥地揭露整个组织,而是直接冲进现场,直白地挽救那个迷失的母亲。这是不是像极了一个十大几岁的耿直少年会做的事情,不考虑后果。如果是《艋胛》里的阮经天,倒是比较符合这样的性格。成年人保持一份血气方刚不容易。这一段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些气质是生来就有,对看不惯的事情直接硬上,对怀疑的事情探究到底,全然忘了背后的危险。从这个角度讲,和港片里黑道江湖的阴谋策略来对比,这个杀手有点儿傻。

3、关于进入 “新心灵社” 后,很多人被洗得很彻底,很顺从。片子几乎已经把洗脑的方式大概讲述了一遍,一套流程下来,绝大部分人很容易被俘虏。极个别的不服从,会用暴力的方式让你屈服。那些主动被俘的,有像陈桂林这样真正来追寻自我,忏悔自己的;也有在生活中迷茫困惑、失落无助的。同样是放下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的释然,但前者灵魂尚在,后者灵魂枯朽。

所以在最后射杀的环节,那些灵魂枯朽的人,几乎很难引起观影者的同情,即使很多面相看起来纯洁善良的人,根本同情不起来。思想死了的人,活着就是一具行走的尸体。不仅是尸体,更像是丧尸,因为他们在不停地吞噬其他的生命。陈桂林的射杀的如果是丧尸,就很容易接受这样的惨烈场景了。丧尸和行尸走肉本就没什么区别,只是行尸走肉们套了一些美丽的壳子。

这个片子在大陆的热度比岛上高,还有部分原因可能正是因为“新心灵社”的洗脑场景和环节大家都有所经历,共鸣度比较高吧。近些年社会上很多国学班或者企业文化的培训机构常常会有类似的所谓“仪式”,写实的片子受欢迎毕竟还是反映出一些社会现实的。近期还有一部《草木人间》讲传销的故事,期待一看。

关于群体心理的故事片国内很少拍,这关系到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国外类似的片子很多,人们应该多看一些那样的电影,即使不看群体心理方面的书籍,这些电影带来的思考也是很积极很有意义的,比如德国的《浪潮》,惠特克的《死亡实验》等。

杀手也可以很善良,何况你我。


周处除三害周處除三害(2023)

又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上映日期:2023-10-06(中国台湾)片长:134分钟

主演:阮经天 / 袁富华 / 陈以文 / 王净 / 李李仁 / 谢琼煖 / 陈秉佑 / 曾珮瑜 / 游安顺 / 刘子铨 / 吴奕蓉 / 黄迪扬 / 

导演:黄精甫 / 

周处除三害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