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影体验】⭐⭐
开篇一顿暴力血腥画面,一切都太突兀了。

我在主角在追击第一个人的时候,代入感极差。
第一个故事里,主角和香港仔有很血腥的纠缠打戏。主角有枪,为什么还要追来追去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
不拔枪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这一段的故事点就是性、腥,第一个故事平平无奇,施暴的暴力者,逆来顺受的小弟和不会反抗的小美。
它需要这些来引人注目,掩盖缺少的内核和故事。也需要俗套地为主角配置一个女性,好像没有这个就不完整。但是加上没添彩,反而让我对电影更不喜欢了。
不能否认真的有这种人存在,但太平面也太“刻意”了。
对小美的人物塑造我注意到的就是和第一个通缉犯牵扯不清、会救下小弟的善良的人。为什么暴力者不躲开、也不自救(没有想过逃跑、被捆在床上也不自救)。我不能批判她,以在一个没有经历过这些的第三者的身份。但她代表的东西我不喜欢。她一个可怜的角色,但不讨喜,不会让我有任何正面的情绪。
我不知道绑带的力度,也没有考虑她和反派的力量悬殊;她太柔弱了、在叙述母亲故事的时候,也预示着她对陈桂林的情感。但她没有觉得这一切有问题。不能从内打破,只能依赖外界的援助,如果主角是一个坏人(而且普通生活中大概率是坏人),这个故事就不会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是恐怖故事。

而在第二个故事自带爽点所以是拔枪正面刚。如果尊主下令让大家攻击主角,主角多多少少会被影响、会有打斗场面。我认为,这是尊主下令是有合理性的,前一段主角被刺就是尊主教唆的,而小胖的病房里相互问责、拔刀刺主角的成员们,看着并不和善。
可以合理推测,第二个故事不需要暴力场景的出现,就有吸引力,故事的推动也不是靠暴力场景。
为什么我能接受第二个关于邪教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讲得有头有尾,从一开始的渐渐相信、上交世俗之物,再到小胖吐黑水、陈桂林发现背后的秘密、端掉团伙的整个故事线都很完整。
讲故事的技巧也很棒,特别是对小猪手表的刻画。手表是奶奶留给陈桂林唯一的东西,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因为对奶奶既有感谢、又有亏欠的复杂情绪。“恶霸”形象的主角一直佩戴着小孩子的小猪手表。
主角对奶奶的复杂情感从电影开始葬礼打电话的时候就有伏笔,在找医生的时候也有提及,也是小猪手表出现的时候。在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小猪手表也一直戴在主角手腕。所以在尊者没收世俗事物时,他的纠结与放下牵绊选择“出世”也更加真实。
小胖被邪教“失手”下多药,母亲被逼到自杀也是唤醒观看者情绪的一个情节设置。
主角一系列态度行为的转变都有迹可寻、让人理解,整个情节转变基本都是有交待。
这部分可能是大部分观众最“爽”的时候,甚至比前面的暴力镜头更加爽。
「反杀」才是爽点,从被刺、被埋再到陈桂林拿着枪杀回来,9发子弹得节奏都拿捏着观影体验。
陈桂林杀掉尊者,出门听到教歌再响起,又返回的情节,也是对这篇故事、人物性格的一个很好刻画。
1存善念。因为存善念,他救了小美、提醒母亲、给信徒选择
2理智。仅对这个举动来说,他本来认为杀掉领头人就是对邪教的取缔,而尊者也是他本来要击杀的第二个目标。杀掉后的返回,他知道要是这个理念不灭,总会有新的尊者上位、有新的受害者被骗甚至死亡。
3故事的价值。故事节奏上,跌宕起伏的情节才会扣人心弦;故事理念的传达上,也深刻表现了邪恶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每个人应该都会多多少少有共鸣。不管是现实中的邪教还是意识形态(纳粹、战争、非我族类、贵贱等……)都是这样的例子。

但电影的结尾又添了一笔败笔。
被刺伤眼睛的警察竟然和陈桂林生出了友好的兄弟情。试想,一个人被弄伤到残疾,还能和犯罪者握手言和、成为朋友,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


周处除三害周處除三害(2023)

又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上映日期:2023-10-06(中国台湾)片长:134分钟

主演:阮经天 / 袁富华 / 陈以文 / 王净 / 李李仁 / 谢琼煖 / 陈秉佑 / 曾珮瑜 / 游安顺 / 刘子铨 / 吴奕蓉 / 黄迪扬 / 

导演:黄精甫 / 

周处除三害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