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的剧情结构分析
一、《想见你》是一个众生相:不同人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内容
追星的人能看到许光汉的颜值;喜欢烧脑的人可以看到达到诺兰水平的剧本;甚至对数学有研究的,还可以告诉你,这个剧情,是一个莫比乌斯环......
上升到本质,这是一种“表现性内容”,它是创作者通过自己的一种感受力,去体会特殊的“感动”,然后才能用一种十分活跃的视觉“力”去构成表达时使用的知觉样式。它所呈现的不是所谓的“伟大”的“哲理”,它可以是一种美妙的瞬间的感受,也可以是任何一方面。
而在影片的最后,则把这种表现性的内容发挥到了极致。
可以试想,这部剧能追到最后大多会划分出两大阵营。
一个阵营认为:结局怎么能够伤感?我追了这么久你如果告诉我是一个悲剧,那么宝宝不开心,1星差评,黄雨萱必须和臭屁李子维在一起啦,不然你这行为也太白目了哎;
另一个阵营则认为:你之前已经埋下了那么多坑了,要是结尾强行happy ending,你这不现实。黄雨萱如果是回到了过去,那你一定要给我一个解释。我能追到这,已经证明我接受“听伍佰的歌能够穿越”这一回事。但要是用另外一个奇异事件来解释,那么不好意思,你这个跟《权力的游戏》第八季没有什么区别,只身赴宴鸡毛装 ,都是烂片装鸡毛。
安抚第一个阵营的很容易,给一个happy ending不就好了吗?我让1998年的李子维穿越到2019,这样他们两个人就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了,多好!这就是我想要的有一点点虐,但又还是很甜很甜的电视剧。
安抚第二个阵营也很容易,不就是要现实嘛,ok,黄雨萱再也回不去了,当你想见我的时候,就看一下我们共同拥有的天空吧。然后,像《情书》一样的开头,在结尾完美的变成鲁迅的《祝福》。杀死陈韵如的是你们的每一个人,这是讲的要尊重每一个人世界观的电视剧。
都说众口难调,你要同时安抚这两类就很难。《想见你》是怎么做的?
一方面,它埋好了之前的坑,黄雨萱拯救了陈韵如,告诉她“不是你对世界太失望,而是你对世界太期待。”也交代好了周边的人,因为她已经改写未来,她回到2020也变成了没有过王诠胜的世界,李子维也回到了过去的时空,他没有了之前画的黄雨萱的那一幅画,也像《你的名字》一样,忘记了黄雨萱到底是谁。第二阵营的安抚工作完成了。
另一方面,黄雨萱回到了过去见到了李子维啊,没有真的让陈韵如的悲剧强行ending,大家都不是鲁四老爷。反而是给的一个很温馨的结局。同时,在电视剧的最后李子维和黄雨萱也是在一起的啊。
而且第二阵营的人你没有理由说我的这个结尾不真实,我连工作人员名单都给你放完了,你可以理解这个为彩蛋,只是长镜头的形式你之前没有见过而已。况且,我之前已经讲了他们回到了各自的时空,这个时候的超现实只是我想表达的一种单纯的情绪表达而已,这个跟现实不现实是没有关系的,就像库斯图里卡的《地下》的最后一幕一样。没看?去看一遍!
二、“神作”的基础:剧本的结构
聊一个剧本的结构,主要有五个部分: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
《想见你》的剧本在每一个部分都做得非常的出色,但在具体讲述之前,必须先跳出来,站在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讲一下这个故事的类型。
我们已经看过无数的穿越时空的故事,无论是国产的《太子妃升职记》还是国外的《复联4》、《蝴蝶效应》......这样的作品真的太多太多,所以要激发无限的创造性选择,你必须讲述一个新颖而没有陈词滥调的故事,并且在那一框架中填充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细节。
过去的穿越时空重在结果,也就是重点落在,当主角再穿越回去的时候,会是怎样?如果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历史是不可改写的;如果改变了,就要扯到平行宇宙,未来世界变化等一堆科学解释的问题了。
《想见你》则不一样,它重在讲述在主角在不断穿越中发生的故事,它的人性的弧光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而不是像之前的作品一样,既定的现实在面前,人性的弧光才开始展现,那是一种无味的,已经看过无数遍的故事原型。并且《想见你》在这个不断穿梭时空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具有深度和广度细节,也正是这些细节能够吸取不同观众的喜爱。
那么开始说结构的第一个部分:激励事件
故事的激励事件不一定要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来作为起点,而是激励事件,它必须是一件动态的、充分发展了的事件,而不是一个动态的或模糊的事件。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使之变好或者变坏,在主角的内心激发起一个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欲望,意欲恢复平衡,于是把他送上了一条追寻欲望的求索之路,这便是亘古不变的激励事件的意义。
而《想见你》的激励事件是什么?穿越!或者你可以说的具体一点,伍佰的《Last Dance》。
这个激励事件的动机很足,在前面的三集中主要是这样的一个思路:黄雨萱很想念王诠胜,王诠胜是甩了她吗?看到后面发现,噢,不是。王诠胜坐飞机出事故了,黄雨萱在想念她已经逝去的男友。但是那个长得像王诠胜又是谁?而又有以前的黄雨萱和王诠胜的片段,而女的不叫黄雨萱而叫陈韵如,男的不叫王诠胜而叫李子维。
所以观众和主角的动机都很充分了,主角黄雨萱的动机就是:想见王诠胜;而观众的动机则是:一方面同情黄雨萱,希望她能遇到自己的已经逝去的男友。另一方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穿越的激励事件也就非常的及时,虽然这是一个超现实的方法,但是正因为前面三集的铺垫,观众完全可以相信这个事件,观众完全可以把这个当真,因为观众的动机中有着,顺着故事脊椎向下的一种“求索”的想法。这个超现实就可得到理解。这就是为什么网友说,你看《想见你》能撑到第三四集,你就发现这个电视剧牛逼所在了。
接着说结构的第二个部分:进展纠葛
进展纠葛是故事的另外一个更大的抛物线状主体,纠葛指的是,为人物生活制造磨难。而进展纠葛则指的是,当人物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对抗力量时,产生越来越多的冲突,从而创造出一系列逐次发生的事件,经过一个个的不归点。
《想见你》中的进展纠葛是如何发展的?可以发现每一次穿越都是有不同的意义。
最先第一次,黄雨萱的穿越是为了寻找王诠胜,因为她太想念王诠胜了。到了1998年却发现李子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王诠胜,这个眼前的李子维,讲话没营养,每天像笨蛋一样,一直笑一直笑,而且还带着像小学生一样的电子表。这是第一次的故事鸿沟,也就是表面原因和最终结果之间的断裂。一边是黄雨萱想要的世界,另一边则是客观存在的1998年。
到第二次的时候 ,黄雨萱则是因为看到了日记本上“他就是王诠胜”,让她再一次有动力回到了之前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的1998年。如果反而是没有穿越回去,没有2019年日记的助推力的话,直接在1998年让黄雨萱感受到李子维其实是王诠胜的话这反而就又落入俗套了,这个也不符合现实,也不足够吸引观众。因为在第一次穿越的印象中,黄雨萱对李子维的印象并不是那么好。可能会有人会说,日久生情啊,但是黄雨萱在未来遇到的王诠胜比现在的李子维好100倍,黄雨萱都找不到一个王诠胜的任何一个“没那么爱她”的理由,又怎么可能会喜欢上1998年的这个,当着自己的面说“那个学妹的胸也太大了吧”的李子维呢?
而这一次穿越她也知道了,原来李子维就是王诠胜,“吃甜疼老婆”、李子维画的那一幅画都足以证明他就是王诠胜。
同时,可以知道,伍佰的《Last Dance》把黄雨萱送上了一条“求索”的道路,去追寻自觉不自觉的欲望对象,自觉即是自己的恋人王诠胜,不自觉则是王诠胜为什么这么爱她。在开始追求她的欲望时,她采取了一个很小的保守行动,即尽可能的用陈韵如的身体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发现在期望和结果之间开掘出了鸿沟。而为了弥补这个鸿沟,所做的就是采取第二个难度更大的行动,即找出谁是王诠胜,而不是像第一次一样去体验生活而已。
到这,你也发现了,这个故事已经完完全全的勾住了你的兴趣,并且带着你在时间中穿行又不让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紧接着第三个部分:危机的出现
危机是故事的必备场景,从激励事件开始,观众就一直在期待这一个场景,也就是小年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谁杀了陈韵如?同时也越来越热切地企盼着主人公与她生活中最强大、最集中的对抗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而在《想见你》中想要引导出这一个环节是相当难的,因为《想见你》在“进展纠葛”这一环节做的太完美了。之前所埋下的伏笔和铺垫在“进展纠葛”中都很好的得以分晓,再加上李子维穿越到未来的那一段太甜了。所以想要把注意力真正的引导危机,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危机迟早要来的,《想见你》做的则是“未雨绸缪”,也就是在“进展纠葛”中观众在看甜美的情节时,它会时不时把观众从情节中拉出来,告诉你,其实危机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它不是紧接着“进展纠葛”之后,而是在“进展纠葛”的途中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最先危机是埋在地下,到“进展纠葛”完全结束的时候,这个危机就立马明目张胆的显现出来。
拿实际的剧情来说,最先就是黄雨萱去找她的主治医师——谢芝齐,跟他讲述自己第一次穿越回去的场景,黄雨萱走后,谢芝齐从柜子里拿出当年陈韵如死的报纸。这个时候危机已经开始了。
随后,蔡雯柔和她的几个姐妹想贴陈韵如的照片,结果蔡雯柔落单被谢宗儒(其实是谢芝齐)所杀,这一次的危机则比之前一次更猛。直到最后谢芝齐到黄雨萱家里,弄晕黄雨萱,并且在路上杀死李子维之后,这个危机前所未有的出现了,同时也意味着,“进展纠葛”的结束。
并且,要说的是,危机真正显现的时候是一个静态的时刻,在这一瞬间之后,就立马到了高潮。而且,不能说谢芝齐就是危机,危机不能是一个人,危机就是危机,只能说谢芝齐的动机只是前面危机的一部分,到后面我们都知道,这个危机是每一个人造成的。
第四部分也就立马显露:高潮
这一登峰造极的重大转折并不一定是充满噪音和暴力,相反它必须充满意义。也就是从正面到负面,或者从负面到正面,或者有反讽或无反讽的价值剧变——当价值处于最大负荷时所发生的绝对而不可逆转的价值摇摆。这一变化便可以打动观众的心。
创造这一变化动作必须是纯粹的,清白的和不言自明的。陈韵如为什么会学黄雨萱的样子?理由有二:一是很明显的,观众一开始就知道,陈韵如喜欢李子维,但不能得到李子维的爱,所以她想学黄雨萱的样子得到李子维的喜欢;二则是需要仔细看的,如果很仔细地看的话,其实在第13集的开头,陈韵如就已经开始学黄雨萱说话了,这个最先就已经有了预谋,只是不同的观众发现的时间点不一样而已。
这也同时证明了,高潮一旦呼之欲出,故事便进入一种从尾到头而不是从头到尾的、意义重大改写状态。生活的流动是从原因到结果,但创造力的流动则是常常从结果到原因。
也正如威廉·戈德曼所说:“所有故事结局的关键就是给予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不是通过他们所期望的方式。”
观众不是一定想要陈韵如死,要他离开李子维的身边,而是,希望陈韵如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讨厌。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跟《想见你》中的陈韵如分同学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我们不了解陈韵如,我们只是单纯觉得她这表面的样子,我们不喜欢,她怎么可以抢走黄雨萱的李子维,而且辜负了莫俊杰的爱。
而让观众不那么讨厌陈韵如的方法其实也就出来了,就是让观众真的去了解一下陈韵如的处境,并且最好是从黄雨萱的视角去观察,因为当观众开始在朋友圈骂陈韵如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带着黄雨萱的一种视角去看待这一部电视剧了。所以顺藤摸瓜,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她的处境是很困难,她必须要维持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样子去生活,没有她展现自己的时候,因为她一旦展现原本的自己,一切又会变得跟原来一样。
所以她选择在小年夜死去,杀死她的不是谢芝齐,也不是任何人,但也是任何人。就跟《祝福》中的祥林嫂一样。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属于主题的一个升华,不要刻意的要求别人达成你想要的的样子,那是你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她本来的面目。不能让这个世界只有你喜欢的存在,而就让其他的成分消失。那这会是个不成熟的世界,这也是个不成熟的心理。
至于第五个部分,结局,我已经在第一个内容里面讲述了,在这就不多说了。
三、化腐朽为神奇:伏笔与分晓
之前的剧作结构的创新般的完整只能说是一个基础,就像是搭好了一个完整结实的框架。但能够使这一部作品上9分的还是取决于“伏笔与分晓”,将真正深度和广度的东西放入其中。
在《想见你 》中有不同层次的伏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到了面前,足以让你感到惊叹。
最为浅显的则是文字梗的强行伏笔,这种伏笔其实是最为简单的,只要把剧情发展中的事物的名称或者周围添加进去自己之前埋下的伏笔就可以了。
就像第一集中,黄雨萱的同事的猫不见了,她的另外一个同事则带他们去一个宠物心灵师的地方,她告诉黄雨萱要注意32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对于黄雨萱来说很重要,你只要留意这个数字就可以找到你想要找到的他。
后来也果然,黄雨萱在坐32路公交车的时候,在车上看到了在路边走的李子维。同时,文磊叔工作的那一个咖啡厅也是32咖啡厅,并且当初陈韵如打工的地方,也是32唱片行。这一切都跟32有关。
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比较浅显的做法,因为换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编剧只是把本来是不同名称的东西统一称为了32,并且在之前还特意借别人之口,用32来告诉黄雨萱,这个命运的既定性。这个其实跟伍佰的那首《Last Dance》一样,换了另外一个都可以达到想要的结果。
而第二种伏笔则比第一种要高出一层,但是难度也不是很大,它只是把之前铺设好的知识,达成一个闭合鸿沟。我在之前已经讲述过这个内容:陈韵如为什么会学黄雨萱?在伏笔这一层面,是她在之前的剧情中,当她还在小房子里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黄雨萱了。虽然这样的做法能使整个剧情看起来解释更合理,而且比第一种文字梗要更高级。但不可避免的,这种伏笔的难度还不是很大,只能说中等,它是将剧情像文字梗一样,弄成了剧情梗。
而第三种,则是《想见你》中难度最为大的伏笔,也真是因为这种伏笔,《想见你》得以羽化而登仙,成为“神作”。
不说理论,先来说例子:
在第三集,黄雨萱回忆第一次跟王诠胜的见面,王诠胜就说:“我喜欢你,跟我们认识多久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你认识我之前,我就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你了。”这个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充满了浪漫,又有霸道总裁风的味道,这是第一次看的时候的感觉。
而在后面,观众会第二次的看到这个情节。霸道总裁的味道则变成了一种呆萌的、甜甜的恋爱风,因为我们随后就得知,黄雨萱当时的男朋友就出现了......
《想见你》中这样的伏笔非常小心谨慎的处理,它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埋植:当观众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它们具有一种意义,但通过见解和搜寻之后,它们被赋予第二层更加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它还有可能具有隐藏于第三个或第四个层面上的意义。
而且,当观众的记忆急速回溯时,他们还能找出那些伏笔,看似荒谬,其实很合理。推理永远是放在第二位的,属于后创作范畴,想象是高于其他一切的第一位先决条件,在直觉闪现的那一刹那,你就看到了这种联系,你会意识到,所谓的逻辑,只是儿戏而已。
也正是这样,《想见你》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
最后,我想说,不管你愿不愿意,《想见你》已经结束了,而且任何人对于这样一个结局都应该满意,因为,你怎么样,结局便怎么样;你是什么,结局便是什么;你若光明,结局便不黑暗,你若厌世,结局都是幻想。无论怎样,你都可以独自发光发亮,因为你发现,你的周围的灯火,每一个都不一样。

想见你想見你(2019)

又名:Someday or One Day

主演:柯佳嬿 许光汉 施柏宇 颜毓麟 严艺文 张翰 林鹤轩 郭文颐 吴志庆 林子珊 张毓晨 曾之乔 徐诣帆 朱芷莹 简廷芮 梁洳瑄 马惠珍 连晨翔 邱胜翊 杨翘硕 安伟 黄鸿升 章广辰 

导演:黄天仁

想见你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