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看一半后,写了《〈庆余年2〉最精彩的是人性》,提到这个剧漏洞多,好歹价值观正确。现在,全部看完了。漏洞不仅多,而且离谱,价值观也有了问题。

《庆余年2》主要讲了5件半事:抱月楼事件、赖名成弹劾、科举考试、接收内库、悬空庙刺杀、接收三大坊(一半)。科举考试是本剧(第二季)耗时最多的故事,从16到24集,占了约1/4的篇幅。演了这么多,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庆帝要废相——废掉丞相官职,不仅仅是罢免林若甫。

历史上,废除丞相发生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原因是朱元璋独断专行,对丞相不放心。“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这一官职,却废除不了宰相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学士,成为明代中后期的宰相。”(《明代大学士的排名及首辅的确定》)

明朝特务机关多,地位也高,锦衣卫赫然是武官班的首领。剧中的鉴查院很像明朝的锦衣卫。至于都察院、都御史等,也是明朝设置。庆帝猜忌多疑,像朱元璋。剧中的庆国,最像明朝。

电视剧把林若甫渲染得势力强大,实际上他没什么影响。从仓促辞职到告老还乡,居然没有一个人挽留。庆帝牢牢把握政权,一句话直接罢免,没必要杀鸡用牛刀,兴师动众在科举上费力气。

科举事件就局部而言,有几处明显的漏洞。其一,李云睿已被贬斥信阳,庆帝没必要借助她打倒林若甫。其二,袁宏道在大街上行刺,不追究责任?其三,剧中说最近告老还乡的有梅执礼,错误大了,梅执礼在范闲出使北齐前已经死了。

范闲从李云睿手中接收内库账册,内库亏空2千万银子。剧中的亏空指亏损,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减少。李云睿亏空这么多,庆帝没有处分她,看来范闲的日子很好过。考核企业,主要指标是保值增值率。接手时亏空越多,范闲越容易出成绩。范闲发行库债(借鉴国债),只是增加了现金,没有减少亏空。发行库债得到的钱转眼给了灾民,内库不仅没了现金,又进一步巨额亏空。编导对财务知识一点不懂。

悬空庙刺杀事件,范闲受多重伤害,其中包括中毒。药物内服外用不管事,说是毒入肺腑,让范若若做手术,开膛破肚。我没学过医,但是知道中毒的解救措施有服药、输液、洗胃等。开膛破肚,把胃肠切开洗洗?

所谓的开膛破肚,电视剧里无非是庆帝用刀切开一道口子,没有内脏暴露,范若若没啥处理,随即缝合。前一阵刚看了日本电视剧《仁医》,一个现代医生穿越到古代做手术。人家的那些手术相当逼真,《庆余年2》里的手术,小孩过家家。

范闲下江南,沿途收各级官员的礼物,然后发给灾民当回家的费用。收钱财后上交国家,不叫受贿;收钱财后做慈善,仍然是受贿。范闲召集了一群吏负责发放财物,美其名曰给他们进步的机会。吏的职业前途取决于地方官员,不是范闲。范闲把吏置于官员的对立面,害了他们。

范闲接收三大坊,(准备)让明家继续管事。明家的母子俩鬼迷心窍,想出一个超级馊主意。他们把三大坊的设备、产品偷偷运走,摆上一些尸体,把厂子烧了,在另外的地方继续生产。

不说别的,就算范闲查不出来谁放的火,明家作为三大坊的管事,总得负领导责任吧。定个玩忽职守罪,关起来,让明家倾家荡产赔。进一步说,新的三大坊规模大、人员多,保密很困难。还有,三大坊要卖产品,这些产品数量多且特征明显,没有保密的可能。剧中,范闲很早就查出来了。

三大坊有三位主事,范闲亲自动手杀了第一位,命令黑骑杀了第二位。这个不起眼的细节是本剧最大的硬伤,无关内容,却影响了价值观。前一篇文章说了,本剧最闪亮的是价值观正确。范闲(和叶轻眉)把自由、平等、人权的思想带到落后的社会,身体力行。审判定罪不仅是现代的做法,古代也有。范闲在未受威胁的情况下杀人,把亮点毁了。这是最大的败笔!

《庆余年2》依然是半拉子工程,故事未完,等第3季。我看过很多分季的电视剧,例如福尔摩斯探案、摩斯警长探案等,他们的故事都是独立成篇。像《庆余年》这样把一个故事砍成两、三半,实在让人难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样的超级大片,都是拍完再播放。《庆余年》规模不大,有什么必要把头、身子、屁股分开三块?

《庆余年2》里的权谋做作,为了权谋而权谋。细节经不起推敲,不仅影响了内容,还影响了价值观。至于人物形象,张若昀偏瘦,影响了风采。李沁扮演的林婉儿戏份太少,花瓶一个。总的来说,我对第二季很失望,因为第一季,给个及格分。(西月《高山西月网》2024年6月5日)


庆余年 第二季(2022)

主演:张若昀 Ruoyun Zhang

导演:编剧:王倦 Juan Wang/猫腻 Mao Ni

庆余年 第二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