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前,我大一,综合各方面考量之后,开始在学习主业神经科学的同时辅修电影,并把自己的未来压在了影视行业。在这之后,尽管与电影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却越来越少地作为电影爱好者,在豆瓣一类的网站上写长篇的影评。一是忙于看更多的片子写更多的论文,二是困于自己对影片肢解般的审视脱离了大众的感知。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邹佡导演的银幕处女作《一生一世》是我豆瓣上存有的唯一一篇影评。那篇的题目叫做《人有千万种活法 只是你没活到这种》。给了四星,算是低分评价中的一股逆流。当时我比现在年轻,也比现在气盛,站出来为那部片子叫好的原因无非是:我觉得人导演拍这片子挺有想法的,你凭什么把人家一巴掌拍死?主打“生活就是可以这么狗血”、“艺术来源于生活”,引得不少共鸣,挺欣慰的。于是发现自己可以近距离接触这部影片的时候,有一丝别样的兴奋,期待这位曾经以狗血剧情里真实的细节描绘感动到我的导演/编剧,集结人气偶像的新作,会带来怎样的感受。
今夜真正完整地观赏了这部片子后,我会给这部片子打高分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它能让我重复在《一生一世》影评结尾的那一句话:
“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用情创作的编剧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深挖自己的过去。”
从《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里能看到的,依旧是那个通过深挖自己来创作故事的电影人邹佡。

这是一部关于电影人的片子。开篇便非常有想法,是预告片里完全没有透露的惊喜与精彩。江洋立志做导演的剪辑师身份,让创作者得以借他之口,说出许多自己在平时工作中想吐槽的话、想发表的见解。更重要的是,这将是这部片子主要矛盾的一个立足点。每年从艺术院校导演系毕业的人千千万万,真正能成为一名导演的人却寥寥无几。其中许多人,大概都做过“搞艺术会把自己饿死”的噩梦,至少我有过。
这部片子,讲述的就是江洋,作为一位梦想成为导演的年轻电影人,在追梦途中遭遇重大挫折,弄丢了理想、差点弄丢了家庭、又差点弄丢了交往十年的女友,最后通过一段段旅程,重新走上正轨,升职加薪、当上导演、迎娶白富美的故事。这剧情乍听起来似乎很俗套,但电影、戏剧一个迷人的地方就在于,把人内心平常的纠葛敞开了讲,就会很有意思。确实,这个故事有一些第一感觉逻辑不通顺的地方,但在这个故事中,江洋心中的每一段纠葛,都得到了那般真实的呈现,足以平衡那些在剧本上,需要更多敲打的设计。

理解纠结需要一些同感。
如果你是一个常剪视频的剪刀手,你定会明白江洋对一帧一帧的画面近乎偏执的调节,因为每一段活动的画面、每一个视频、每一部电影,都是由这样的一帧一帧构建而成。多一帧、少一帧,都不一样。有时只是人物嘴角上扬的一个弧度,或是手指与桌面之间的一段距离变化,都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知。
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不得志的电影人,你定会明白江洋在找工作四处碰壁后,表面心甘情愿地放弃以前的理想、去接受一份金融工作、在被父亲说中后又明显不甘心的心路。现实可以是那样的可怕,让一切理想梦想都不值一提。然而求生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追梦则是人作为智能的动力所在。
如果你是一个经历过长时间恋爱,长到忘记这段关系开始时的那种感觉的人,你定会明白相伴十年的两个人为什么会陷入分手的泥沼,为什么罗倩倩在看完江洋的剧本后会改变离开的心意。回到最初的起点,回到青涩的甜腻,你最理解和最理解你的人,还是原来这一位。
如果你是一个爱旅行的艺术家,或是惯于从旅行中获取能量的人,你定会明白几段旅行给江洋和罗倩倩带来的影响。旅行中看见的景色、遇见的人,是最好的创作灵感来源,也是最好的治愈自己内心纠结的良药。
2014年夏到2015年夏的近十二个月中,我有七个月的时间在欧洲流窜。在驶向下一个目的地的火车上,我写下了四个故事的框架:一个关于华沙,一个关于布鲁塞尔,一个关于阿姆斯特丹,一个关于弗莱堡。毫无例外,以到过的城市为中心,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直观感受,演化展开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完成的部分里,有我过往旅途中的经历,朋友的经历,道听途说的轶事,对那座城市的感知,亦有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喜欢电影也无非是因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委婉地、温柔地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更多人。

邹佡是一位让我很有同感的导演。
如果说《一生一世》让我产生的,是关于时代变迁下人与人之前关系和纽约这座城市的同感,那么《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让我产生的,则是作为一个立志于制片的电影学徒,在追梦途上,心怀艺术、肩扛商业的同感。
我身边有两类电影人。一类,通常接受着学院派的教育,看片无数,很有主见也很有天赋,奋斗的主要目标是,把一个他们想讲的故事拍出来。另一类,或许曾经接受着学院派的教育,同样看片无数,但无时无刻不为市场所控,奋斗的主要目标是,将一个他们欣赏的故事推送到更多人面前。两类人当中,都有朋友对对方嗤之以鼻:前者认为后者是唯利是图的商人,用商业运作的手段玷污了电影艺术;后者认为前者是不接地气的艺术家,成天费钱费力拍出些没人要看赚不了钱的废物。
我觉得两类朋友都很可爱,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爱着电影,爱这个对路人而言只是消遣、对他们而言却是全部的东西,爱得真挚。
之前看到有评论说,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叫《那件疯狂的小事》就好。初看很合理,确实,怎么看爱情都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要矛盾,不然按套路江洋应该和罗倩倩分手,转而和同甘共苦的徒弟相爱才是。但只有两个人之间的相依相恋是爱情么?私以为,爱情最大的羁绊在于舍不得。那件疯狂的小事,是江洋和倩倩对彼此美好回忆的舍不得,亦是江洋对做电影、当导演这个志向的舍不得,欧阳旗对收录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将其汇成一首歌这个梦想的舍不得。
这部选在七夕首映、全国限时点映的片子,是给主演粉丝们的一份大礼,亦是导演对她所钟情的电影事业的一个表白。
诚然,电影中有些桥段不免让人觉得是单纯为赚眼球而有的存在,不符剧本创作中“一切为故事构建而发生”的准则。但如果这些噱头,能让更多的人捧着爆米花走进电影院,来看这部片子,听导演以各种方式讲述她在做电影这条路上点点滴滴的感悟,了解一部片子背后制作人的烦恼、压力与纠结,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选角亦是这个道理。单纯从人物形象上看,Jessica不能说是罗倩倩的最佳人选,在故事分量上,也说不清是不是第一女主角。但选她来演、以她为主体来宣传,能让更多的人看这部片子,在我看来,便是一笔可以满足创作者需求的好买卖。
我们把一部片子费心费力费钱地拍出来,总要让很多很多人看到,才值得嘛。
这是我在电影制作上的初心,想来邹佡导演也有相同的考量。

说到演员。
Jessica在这部片子最亮眼的地方一个就是预告片中小有剧透的一段,卡皇柔美下强势的气场全开,英文原声让人不禁期待她之后的好莱坞作品。
唐艺昕扮丑效果不错,可惜人物定位不太清晰,到后半段像掉线了一样,最后一笔带过,于是变美之后反而有些出戏,或许是之前祺贵人的形象太深入人心。
陈伟霆大概是这个故事的唯一主人公,在这部励志爱情喜剧中,成功展现了许多在以往作品中没机会表现出来的方面。虽然尚不能原声出演略有遗憾,但江蜀黍吹毛求疵、孤注一掷、自我催眠、一根筋的种种,都得以清晰地呈现。演戏便是演戏,不存在偶像形象一说,这就对得起粉丝之外的观众了。
谢霆锋饰演的欧阳旗是串起整个故事的一个人物,整体塑造和诠释得都不错,如果开篇阿拉善部分能在各路人物中刷出更强的存在感的话,效果或许会更好。
上一部《一生一世》,让谢霆锋的眼睛入驻了我心中的top榜单。那种因年岁增长而愈具魅力的内敛的眼神,在倾城男主角梁先生身上是常态,在这部片子里的追梦巨星欧阳旗身上也能找到。
主演整体的颜值,从某种程度上撑起了这部爱情片镜头上的美感。毕竟不是每一张脸,都经得起各种角度的extreme close up。

另一部分的美感,来自于大漠腹地、大山深处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观。
看预告片的时候和朋友开玩笑讲,光冲着这阿拉善沙漠和夏威夷大岛的航拍景色,我也愿意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因为这种,在大银幕上看起来一定很壮观。
在这个无人机成为大大小小各类摄制组标配的年代,租一架直升机,进行传统的航拍,即是制作团队诚心的体现。效果也很明显,毕竟后面有人的摄影机,和孤零零的飞行器,还是不一样的。

希望未来邹佡导演能在提升作为导演/编剧讲故事能力的同时,继续和英皇的合作,在商业的世界里找到一个让内心那个艺术创作者满意的位置。
爱电影,需要一点勇气、一点偏执、一点疯狂。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2016)

又名:爱情包邮 / I Love That Crazy Little Thing

上映日期:2016-08-12(中国大陆)片长:95分钟

主演:陈伟霆 / 唐艺昕 / 郑秀妍 / 谢霆锋 / 钟欣潼 / 何炅 / 杜海涛 / 隋凯 / 索郎尼马 / 王梓谦 / 徐仁国 / 孙怡 / 刘小倩 / 聂子皓 / 

导演:邹佡 / 编剧:邹佡 Snow Zou/谷峪 Yu Gu/应良鹏/王凯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