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片开头,警察和ICAC斗争,暗示了全片的结局。

这个开场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交代时代背景:都是中国人,在内斗。前朝的腐败拿着“短炮”,迎来了秩序井然拿着“长枪”的ICAC。这个长枪,放在大环境里理解,可以是武器,可以是科学技术,可以是先进思想。当然,如果只放在小环境里,就当作是ICAC拿着英国人的背书授权好了。

第二层是质问:连警察和ICAC这样的“执法机关”都有斗争,到底执法机关在维护谁的权益?尤其是警察主动挑起斗争又口出狂言说:你敢动手就是袭警。程序的正义性,居然可以成为狂徒们掠夺腐败的保护伞。当然,这点也在一次次对程一言的审判失败中,反复体现。

第三层是暗示所有斗争的共同结局:在时代下,整体大环境的利益和稳定,高于一切。虽然观众看到的是,改朝换代前的事既往不咎的泄气,看到的是,鞭子刷地抽起,又轻轻落下,不了了之的无奈。但鸡飞狗跳,谁的日子也过不好。既是内斗,没必要你死我活,分好猪肉,日子能过下去就行。在后来抓程的时候,程说了一句:怎么?警察和ICAC合作啊?表达的就是这点,过去所有的内部斗争,当迎来新的敌人,最终还是利益共同体。没有绝对公平,或许有相对的正义,但在生死存亡前,一切都需要为生存这条底线让路。

2、说完内部斗争“司法线”的展现,讲讲导演对外部斗争“资本线”的处理。这里导演通过三次“做局”,体现了整个香港是怎么被资本一步步裹挟的。

第一次做局,展现了怎么从房地产发家,然后升级成国际资本港口的。“长袍”吴任松,代表的是旧时代的资产阶级。一块烂地皮又怎么样?只要大家达成共识,修水修电修路,钱不就有了么?这就完成了原始积累。但这个局到此为止还没完,直到牺牲美色,借了old money的壳,上市了,这个局才完成。这个时候香港这块小地皮,才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小航母”,国际资本的跳板。很多人吐槽导演物化女性,这里确实很符号化地处理了这个事,虽然硬要政治正确,换个男的出卖色相也可以,但没必要是不是。如果看过《三夫》,就很容易理解“出卖色相”这个点,香港人的“历史伤痛”是深深刻在骨子里的,通过出卖色相、委身事人换取来了发展,虽然穿金戴银,但依然被主子瞧不起。这就是香港人不能直面但又无比真实的创伤。甚至形成了群体意识,只能不断自我催眠,我是亲儿子,爸爸是真的爱我,或者转移到向乡下的穷亲戚身上,通过“笑贫”来掩饰自己“被迫为娼”的自卑感。

第二次做局,从土地买卖升级到股票市场做庄。这里从美国回来的前东家,给程一言引荐了new momey们。这里意味着,土地买卖,你可以靠自己,但是进入资本市场,是需要敲门砖的。以前土生土长的前东家,在英国佬面前一点也不好使。但面对这些二代的黄皮new money,此刻从美国镀金回来的前东家,加上程一言的一堆操作,终于有资格上牌桌。虽然这里明示了香港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进入到有本土资本的时代,但操盘者只不过从掠地地英国佬变成了玩弄资本的美国背景风投。

然后第一次程见面new money,就戳中了人家痛点:你的意思是我没爹不行?这里的爹,就看本土资本认为谁是亲爹了。二代的应激反应,本身就反应着对爹的态度,内心是抗拒甚至愤怒的,但言语上只能“开个玩笑”而已。

这时候为了拉拢new money,也选择了美人计。但这次的美人,不是单纯代表美人,而是整个娱乐行业。娱乐行业,既有声色犬马,也是洗钱渠道。

这些二代们,上牌桌的时候,是意识到风险的,没有人愿意当最后接盘的一个人。直到程一言推出一堆钱之后,大家才安心入局。大家愿意玩,是看到还有比自己更有实力的人,在玩。我之后还有人愿意接盘,我不是最后一手。程一言在给所有人制造这个错觉,拖更多人下水。当然,这个时候的程一言,内心是真的有底气,自己也相信。他也并非甘心做个骗子,也是想做实业的,赚到钱就马上购入大量的海外优质资产,当然,里面肯定有洗钱,但也肯定有正常盈利的。就跟当年的香港一样,鱼龙混杂中,经济确实一片欣欣向荣。

第三次做局,是亲手让全世界一起陪葬的死局。一方面是程一言已经不屑于只用new money的钱了,全球各种吸血吞金,一方面是资本自我催化,168亿银行贷款硕给就给,公司无实物资产的抵押再抵押。两边互相煽风,互为助燃剂,引爆了全球资本共同垫背的巨大庞氏骗局,完全就是现实世界里1998年金融风暴的写照。

银行贷款谈判这段,桑巴女郎跳舞这段,x暗示确实很俗套,但确实没有比这更符合剧情要表现的最后的狂欢了。啊sakiss,啊sa 开f,玻璃箱里走出女明星,都没有最后一次直接。钱权色的交易,达到了最后的顶峰。

代表美国背景的前东家,事其实因他而起,局是他明明是他先攒的。但他也按捺不住了,本来是想拿到保命钱全身而退的。没想到,这个时候全球化的资本,已经泯灭了人性。人命在几个点面前,微不足道。剧中,所有参与过的人,没有一个能活下来。除了二代公子哥儿,香港顶尖的资本家,还是得感谢爸爸,底子够厚。现实中,美国资本这个先挑事的,在金融风暴里一身骚。东南亚,全面挫败。香港,ICU里走了一遭,靠着祖上的保险子把命续了。

3、关于到底有没有金主这个问题。

其实复盘里这三局。

第一局,前东家是金主,但也就只给了100块和一块地的小原始资本。

第二局,东南亚银行贷款是骗new money入局的金主,可以说没有金主,程是想把自己从假装有金主,变成自己就是真金主的。

第三局,事态失控,金主已经不是谋个人而已了,而是全球的资本和资本背后的势力。可以说,程也不知道谁是金主,但金主无处不在。反正要有人背这个事。

4、什么时候开始“金主”下场的,有三个细节。

换律师=金主正式下场,打扫卫生。这里要结合刘在审讯长袍叔吴任松时说的话看。长袍叔说:我的律师在场我才会说话。刘说:那是程一言的律师。长袍叔是程一言的棋子,所以程一言得看好他的下级。程一言律师被换掉,意味着再上一层的人下场了,用自己的律师盯牢程一言。

警察拿出拘捕令,说的是“请你回去和我们协助调查。”程这一刻非常震惊,说明这里不是他安排的。他迅速被捕又因为翻供无罪释放,且不能因为同样罪名再指控,他是惊讶又欣喜,这里看出来,外围盘的金主已经在各种方式想要处理掉这个事。

最后有人凿穿了金山大厦的屋顶,偷走了程保险柜里的所有罪证。如果是程自己的人,大可不必用这种手段。说明有另外的势力在干涉这个事。可能就是程说的外围的更大的权势和资本。

5、留意窗外。窗外是时代背景及权力中心的转移,窗内是资本化身的跌宕起伏。

如果我没看错,金山大厦往下看,有一幢英式建筑,像是皇后广场,代表英治时期香港司法系统。而最后,程一言伏法的时候,住酒店看到的窗外,已经是金紫荆广场,代表香港回归,权力回归,时代褪去。镜头从站在人生巅峰“金山大厦”俯视“司法大楼”,表达金钱可以压制司法;到住酒店从窗外远眺,隔海相望金紫荆广场,嘴里说着“我深圳的别墅也被你们搞没了”= 我大陆的退路也没有了。而从落地玻璃窗到最后类似牢笼的铁栅栏窗,也是个人命运的暗示,资本衰落的具象化。

还有个很残酷的细节:股价大跌的时候,梁朝伟靠着玻璃窗看窗外,玻璃窗的倒影里有个人跳楼。在很多年前,香港经典炒股剧《大时代》里,也有这么一幕。

6、除了“司法线”“资本线”,还有一条相对整体剧情,算是一笔带过的“伤痛线”。

说到金山大厦。剧里相当明示的一句话:英国佬抢了这块地,建了金山大厦。这块地就是当年的小渔村,金山大厦=香港拔地而起。英国佬开香槟庆祝,程的前东家,穿着西装捂着良心唱英国国歌。但即使“表了忠心”,人家依然不待见,“竖写”的中文名片扔了一地。人家的胜利与你何干?英国佬只在这里非常具像化地出现过一次。后面就只有贷款的时候,剧情需要地出现了一下,当年你爱答不理现在你高攀不起。这里我觉得是主要是美国背景出现了,所以故意压低,以及有YY的成分。

程开始也只是想从英国佬夺回金山大厦。嗯。心是好的。但没想到被自己玩塌房了。

上面差不多是我目前想起来的一些细节吧。后续我想到了会继续更进来。

其实我觉得选了这个案子,这个电影就成了一大半了,但选了这个案子,也让这部电影有一层非常难突破的天花板。因为故事的结局不好讲,讲得脱离现实,选这个案子的意义就没了,遵循原案结果确实是最保险的做法了。但最后黑屏白字后就没了,出字幕了,真的让人很想刷弹幕“啊?”。个人YY,前面的宏大叙事,如果能收回普通老百姓的平凡定格,比如一个孩子去探望老年痴呆的爷爷,爷爷手里还拽着当年嘉文的股票废纸,说要留给孙子。孙子却折成纸飞机,就飞走了。或许比戛然而止,好些。当然,有可能,这个YY也很俗。

以及说实在的,我对香港金融保卫战里,到底谁守住了最后的底线,导演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几乎没写挺生气的。那个窗外资金紫荆广场的暗示太弱了。那都是回归后发生的事,借了真实案件的壳,写时代,就应该把时代写全写客观。我只感受到了伤痛,没感受到客观。算了。能承认前半段也算是在一种进步吧。先写到这。


金手指(2023)

又名:The Goldfinger

上映日期:2023-12-30(中国大陆)片长:125分钟

主演:梁朝伟 刘德华 蔡卓妍 任达华 方中信 陈家乐 白只 姜皓文 太保 钱嘉乐 袁咏仪 周家怡 岑珈其 李靖筠 

导演:庄文强

金手指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