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雷多拿导演的时光三部曲中《海上钢琴师》是最具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的一部。我知道今天的中国人更热衷讨论人性和社会,尤其嗨于揭露其丑恶的一面,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也往这方面偏移。至于理想嘛,如果咱们固执的不把名利也算里面的话,可能现在都耻于谈论。那像《海上钢琴师》这样的作品今天是不是就不值一文了呢?甚至要被批判为矫揉造作的代表吗?我想不是,中式哲学讲“物盛极而必衰”物欲其实也一样,历史永远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谁能一直在舞台的中心。当人类终有一天被物欲支配的空虚到找不到出路的时候,理想就会重新变成灯塔。我坚信会有这么一天,尤其是我们这个自古就把诗人当英雄的民族,骨子里一定还有召唤。所以《海上钢琴师》在豆瓣的评价能远高于外网的imdb。

如果要概括片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的话,其实非常简单,三两句话就讲完了。“一个在海上长大的钢琴师叫1900,他一辈子没踏上过陆地,最后和他的船一起被毁灭了。”所以这种文艺片还是要自己看一下这部片子才好理解。那么问题来了,1900为什么宁死不下船呢?是去了陆上没有生存的技能吗?不是,他的琴技出神入化,还赢了前来挑战的名家。只要他愿意上岸名利唾手可得。那是因为他自幼在船上张大,太过单纯应付不了人心的复杂吗?也不是,船上的乘客形形色色,1900从小就得以细致的观察人性,只需一眼就能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现在在想什么,以后会做什么。

其实他也曾试图踏上陆地,因为他心爱的姑娘在陆地等他。那个姑娘的父亲还曾告诉他:为了爱的人,改变自己,重新开始。可当他终于踏上登陆的舷梯,走了一半他看了一眼岸上高楼林立不停冒着烟尘的城市。突然放弃了,转身回到了船上。看似莫名其妙,明明下了很大决心做出的决定怎么还没开始就放弃了呢?明明陆地上等待着你的是可预见的精彩生活和美好的爱情,怎么还没开始就放弃了呢?很多人不解,甚至认为他懦弱,至今我还能在一些影片的评论里看到同样这么认为的人。

其实我特别理解他的选择,但我不知道怎么去用语言总结解释,这种感觉特别神奇。好在影片的后面。1900在毁灭前自己说出了原因,我认为足以解释,这里给它摘录下来: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就拿一台钢琴来说,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我有信心创作出无限的音乐。但那做城市就像一架有着无数琴键的钢琴,除了上帝没有人可以弹奏出乐曲。

当然我也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理解,有人说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尾。暗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快节奏工业文明取代了传统欧洲优雅的贵族文化,影片里那艘游轮也确实不停的把人们从欧洲带到美国。1900的毁灭也暗喻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也非常有意思。但一部伟大作品我想不会只是祭奠了一个逝去的时代,它有着贯穿时空的生命力,让今天的我们依然为此感动。这部片子的影评我没有像《绿皮书》那样分析很多细节,和一些镜头的表达技巧。因为我认为《绿皮书》是无限接近于神作的那种,但还是差了最后那一点点灵魂。所以要夸赞它的电影技法。《海上钢琴师》是真正的大师级作品,反而无需多言一些繁复。需要大家自己去看去体会。

结语:
你好,1900。
你是1900,我是1999。你生于世纪初,我生于世纪尾。你长在海洋,我长在河水。你没有为爱踏上舷梯上岸,但我要为爱造艘小船下水。虽然我理解你,但我们不是同类。😊


海上钢琴师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1998)

又名:声光伴我飞(港) / 一九零零的传奇 / 1900海上钢琴师 / 传奇1900 / The Legend of 1900 /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

上映日期:2019-11-15(中国大陆) / 1998-10-28(意大利)片长:165分钟

主演:蒂姆·罗斯 / 普路特·泰勒·文斯 / 比尔·努恩 / 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三世 / 梅兰尼·蒂埃里 / 皮特·沃恩 / 尼尔·奥布赖恩 / 阿尔贝托·巴斯克斯 / 加布里埃莱·拉维亚 / 科里·巴克 / 西德尼·科尔 / Luigi De Luca / 尼古拉·迪·平托 / 费米·依鲁福祖 / 伊斯顿·盖奇 / 凯文·麦克纳利 / 布莱恩·普林格 / 沙拉·鲁宾 / 希思科特·威廉姆斯 / 阿妮妲·扎格利亚 / 安吉洛·迪洛雷塔 /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 编剧:亚利桑德罗·巴里克 Alessandro Baricco/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海上钢琴师相关影评

momo
momo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