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高三寒假还上课。一天傍晚偶尔打开电视,看到了丹东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灌篮高手》,马上被吸引住了,之后就放学赶紧回家,天天看。

我高一还看过几部电视剧,高二就完全不看了,学习重要嘛。可是,在学习任务最重的高三,却一集不落地看着《灌篮高手》。除了因为当时我班有着狂热的篮球氛围之外,艺术吸引力是最关键的。

最吸引我的,是里面没有家长。整部片子从头到尾,只有樱木他爸被提到过一次,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家长的出现。这对于刚刚成年的高三学生来说,简直是梦想中的世外桃源啊——最好的家长,就是不出现的家长。给我一个广阔的天地,让我不受限制地去做吧。成功,那就让我尽情庆祝;犯错,那就让我接受失败,甚至接受惩罚。唯有这样,才是真正我自己的人生。

最让我羡慕的,是对高中生恋爱的宽容。我看到的第一集,很快就听到啦啦队载歌载舞:“流川枫,我爱你;流川枫,我爱你。”我目瞪口呆,这都可以喊,老师家长都不管?后来我完整地看了整个100多集动画片,发现开宗明义,整个动画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樱木第50次被甩,还配了段搞笑的音乐“甩啊甩”。樱木打篮球的最初动力,就是喜欢晴子;宫城和彩子也恋爱着。少男少女正怀春,现实中不被允许的,在《灌篮高手》里得到了支持。

最让我感到艺术技巧的,是流川枫的第一次出场。刚才说到,整个动画片以樱木第50次被甩开始,此时他却被赤木晴子问:“你比流川枫还高,你也会打篮球吗?”樱木一眼就喜欢上了晴子,由此要好好练篮球,但也同时嫉妒上了流川枫,但他这时还不知道流川枫长什么样呢。

樱木偶遇高年级的不良学生,在楼顶约架。樱木要1个打3个,明知打不过但也要去,宁可被打死也不能被吓死。樱木忐忑地走上楼顶,发现那3个不良学生都被打倒在地,旁边站着一个人,也满身伤痕。樱木太佩服他了,心里暗想:“我都不一定能打过3个人,他居然能做到。”于是上前问他的名字,对方懒懒地回答:“流川枫。”樱木目瞪口呆傻在原地,本集戛然而止。

这个安排太震撼我了,这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千呼万唤始出来。后来我看影视剧,特别喜欢看开头,喜欢看整个故事是怎样开始、怎样引入的,可能就是在这里栽下的种子。

最让我血脉贲张的,是体育馆打架那场。青春期雄性动物的打斗本能,在体内流淌;但又受到文明、纪律等因素的制约,无法释放。只能过过眼瘾,把自己代入场景,而且一定要是正义的化身,去打一场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架。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少男都爱看《水浒》、武侠小说之类的题材。说别的都没有用,直接打就是了。

最有艺术感染力的,是三井的反转。我甚至认为这一段是全剧中最精彩的,后面的一场场比赛也就那么回事,难免有点千篇一律。但三井带人来体育馆打架,打得那么凶那么惨,我看着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尾,结果来了个狠狠举起,轻轻放下。安西教练如佛祖般慈祥,轻描淡写,微笑着看着三井,就这样感化了。因为他,本来就是自己人啊。

三井回到球队后,又被另一群不良少年拦着,他们故意要打折三井的手,让他不能再打篮球。我在电视前看到这一幕,气愤地真要一拳打向屏幕,这一点也没不夸张,就想帮三井打这些坏人。怎么可以这样,要打要杀那是有仇,怎么可以专挑别人心爱、珍视的地方下手呢。我投篮也特准。

后来三井在关键一场,投进了很多三分球。前几年我才注意到,片尾曲有两个,一个比较欢快,抢篮板那个,我每次听到歌曲《童年》,都暗暗把“诸葛四郎”那句,改成“流川枫和樱木花道,到底谁抢到了那个篮板”;另一个略带忧郁,就是为三井写的《直到世界尽头》。我不知道世界的尽头什么样,只知道,我18岁和45岁时,都爱着《灌篮高手》。

最让我动容的,是樱木的一句话:“我是篮球手,我要打篮球。”那是樱木对柔道队主将说的。柔道队主将认为樱木的身体天赋太好了,绝对是柔道天才,诚邀樱木加入柔道队,还开出了对于高中生来说无法拒绝的优厚条件。其实当时我也想了一下,可能樱木确实更适合练柔道,而且格斗类的那是真体育,球类相比之下只能算花拳绣腿。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心中有信念,敢坚持,就是好样的。人生也就几十年,而且没法重来,没法试错,谁也不知道另一条路是不是会更好;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

高三寒假,天天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灌篮高手》。突然一天,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那个时间段改播别的了。我当时心想,估计全丹东的少年儿童,在这一刹那会齐声惊呼。第二天我还是打开电视,希望昨天只是个临时意外,结果还没演;第三天也没演……就这样我告别了《灌篮高手》。等我上大二时,有点可支配收入,就花了好几百块钱,买了全套VCD,而且带回家时还不敢告诉父母,是花钱买的。

高三下学期,也就是《灌篮高手》停播一个多月后,校园广播电台一天的节目里,突然响起了片头曲的前奏,大家都眼里闪着光,兴奋地互相看着,惊讶和喜悦,还有点小别重逢的感觉。在歌词唱起的同时,王晓龙也唱出了前三个音“mabuxi”,全班大笑,这是正面的鼓励,他唱出了我们心中共同的呼声!我在高兴之余,也反思着自己,因为我也是个干部:“怎么我就做不出来电台主播那样的事呢,把这个歌曲放一放呢。这也不违规啊,怎么我就不敢呢?还是熊啊。”

看着《灌篮高手》的某一天,在校园里我和其他班几位女同学迎面走过,我只听见一同学笑着说了两个字:“宫城”。我很高兴,“她也爱看啊”;同时也有点吃醋,还用了好几天安慰自己“没关系……”

18岁,45岁,看的东西一样,看到的却有所不同。今天我觉得,《灌篮高手》和《西游记》是同样的套路,讲的都是主人公从门外汉偶然入门,出于不纯粹的目的去做事,到逐渐在做事中完善自己,最后也慢慢地爱上了这件事、发自内心地要做好。可能也会有很多成长类的作品也都这样,《射雕英雄传》、《仙剑奇侠传》、《潜伏》等等。看文艺作品,其实看到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心里有什么,才能看出什么。高中物理课学共振,需要两个物体的固有频率一样,这样震动最大。可能在高三,我的心和《灌篮高手》是一样的频率,它感动着我,我怀念着它。也就是45岁的我,怀念着18岁的我,怀念着每次想起都会由衷微笑的 青春。


灌篮高手スラムダンク(1993)

又名:篮球飞人 / 男儿当入樽(港) / Slam Dunk

主演:草尾毅 / 绿川光 / 梁田清之 / 置鲇龙太郎 / 盐屋翼 / 原惠理子 / 平松晶子 / 田中秀幸 / 小野坂昌也 / 神奈延年 / 西村知道 / 森川智之 / 干本雄之 / 盐屋浩三 / 佐藤正治 / 江川央生 / 川津泰彦 / 大塚芳忠 / 石川英郎 / 

导演:西泽信孝 / 志水淳儿 / 编剧:岸间信明 Nobuaki Kishima/菅良幸 Yoshiyuki Suga

灌篮高手相关影评

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