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光线中,出现一双黑漆漆的粗糙的手,看的出来,这是一双男人的手;他一只手握着一只鞋子,另一只手开始静静地穿针引线;那只鞋子真的很破烂,看起来那么脏那么恶心,而且还露那么大一窟窿;男人的针线活也不是很熟练,每次下针的距离长短不一,所以当缝到那个大窟窿的时候,他不得不停顿了一下……
影片开头的这组镜头让我感到紧张。因为我知道眼前这双笨拙的手的主人,就是那个在华人世界里被冠以“喜剧之王”称号的周星驰;此前我也知道,他这次带来这部《长江7号》不会像从前那么“搞笑”,是一部讲述“父子温情”的电影。但我还是难以置信——这双手——这双粗糙的,正在穿针引线的手,怎么会是“唐伯虎”的?怎么会是“零零漆”的?怎么会是“韦小宝”的?怎么会是“至尊宝”的……怎么会是——周星驰的?
可是,88分钟之后——哦不,可能从第十分钟,满身尘土的他在工地上大口大口地吃便当开始,我就已经忘记了他是周星驰,他在我的心里变成了一个穷苦潦倒的民工,变成了一个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那一刻,这个男人坐在未完工的摩天大楼之巅,他的脚下是一个偌大的繁华都市,眼前是有着刺眼阳光的浩瀚天空。


悲剧之王



几个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经常取笑我,说我爱感动(尖牙和板牙的夫妻档博客链接上对我的评价干脆就是“动不动就哭了”),说我爱感动我承认,但说我爱哭,我不能接受,我能说出为什么他们会误解我:首先是我个人的原因,我比较容易冲动,而且愿意与朋友分享兴奋,一旦看到一部好电影,在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想告诉身边的朋友,恐惧导致攻击,冲动导致夸张,真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让我感动的电影会让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流不出来,比如《色,戒》;当然也有决堤的时候,但绝对控制在一到两滴之内,比如最近的《当幸福来敲门》;另外我也不是总感动,有些别人看得泪如雨下的片子,我却没什么感觉,比如《集结号》,一场搞不清那一方是正义的战争,看到有人死亡我只会感到恐惧。我一直很喜欢冯导的片子,或许是因为我想多了,但是这部战争片真的打动不了我。

可是这一次,《长江七号》却让我泪水狂飙,我真的不想哭,甚至边哭边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泪水就是控制不住,用“决堤”、“开闸”之类俗烂词汇来形容无比贴切。我一共哭了两次,而且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别人没哭的时候,我哭了;别人都哭了的时候,我也哭了。其实我是个挺愿意思考的人,现在基本已经平静,我得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哭成这个德行。

看到有个网友说“看到星那样一副模样出场的时候,就忍不住,眼泪哗哗的……”估计是个死忠的女粉丝,我没么猛烈。但第一次让我落泪的段落,恰恰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搞笑的部分——老爸回到家里,刚刚睡醒儿子说他饿了,他开始准备晚饭,拉下墙上的折叠饭桌,剩菜,剩饭,父子俩吃的那么香。老爸开始削一只烂苹果,儿子望着削得几乎只剩一颗核的苹果惊喜地大叫:“哇,晚饭还有水果啊!”“现在不能吃,水果要等饭后才能吃!”……小强出来了,这次的小强更强壮更灵活,儿子一巴掌把它按扁,弄脏了手;又一只小强跑出来,老爸也去打;接着三只小强跑出来,父子两个一起去打,笑声清脆;然后一大群小强跑出来……人天生是物质的动物,没有人想住有蟑螂的残破房子,没有人想吃剩饭剩菜烂水果。可是,他们看起来真的很快乐,能吃饱,而且餐后还有水果吃,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如此平和的心态,他们需要经历过多少生活的磨难和挣扎,才能如此坦然的面对眼前的一切?

“笑中带泪”的喜剧,可以分成三种形式,一种“先笑后泪”;一种是先泪后笑;最后一种是“边笑边泪”。这三种情况说到底可以用“泪”与“笑”相互之间的时间差来区分,前两种的时间差相对比较长,其间需要剧情来支持观众情绪的酝酿。最后一种的之间差则比较短,前一秒让你笑后一秒让你哭,打小强这个段落就属于这种,困苦的环境和父子俩愉悦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无论你笑还是哭,都让你感到尴尬。这段煽情戏很像《武状元苏乞儿》里,苏乞儿在讨饭时遇到昔日梦中情人,将脸抹得漆黑时的感觉,但显然这次周星驰下手重了一些,注意到打蟑螂时的背景音乐了吗?凄美婉转,惆怅悠扬,简直让人心都碎了。

第二次哭我哭得理直气壮,但我的感动可能还是来的早了一点。儿子坐在医院空荡荡的走廊里,透过玻璃门,胖胖的包工头捶胸顿足“他死了!你知道吗他死了!”林子聪演的真好,他似乎很愤怒,很难以置信,又很自责……莫大的悲怆迎面扑来。若是按故事性来讲,这段戏其实并无太大技巧性,但周星驰在细节上把握,让其成为最巨威力的催泪弹。导演没让小狄直接面对老爸的尸体,而是直接跳转到袁老师带小狄回家,家中的一切还是和昨天一样,没有一点变化,只是那个最爱的人已经不在了。袁老师红肿着眼睛,望着眼神茫然的小狄似乎有些担忧,她试图唤醒小狄,这下孩子终于崩溃了……

小时候,每当我犯了什么错误,或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总是会想,这肯定是一个梦,等睡一觉梦醒了,生活又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我不知道在灾难面前的这种幻想是不是人的本能,但起码我是这样,我现在甚至还会有这种感觉,只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因为我知道,这是幻想,对残酷的现状起不了任何改变作用。所以当看到小狄将袁老师推开,然后躺在床上哭泣着说“睡一觉明天起来就好了”的时候,我的泪水难以自持。

几年前周星驰在接受一个采访时曾说,我并不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小时候看到有小朋友被欺负也不敢去打抱不平,所以我总想在电影里做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第二天早晨起来,小狄睁开眼睛,看到那个熟悉的面孔,他愣了一下,然后抱住老爸,哭了……周星驰把幸福重新还给了这个本就苦命的孩子,也让每个人儿时的幻想成为现实。其实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大部分都是周星驰这样的人,我们不应该去指责这些人不勇敢,只要他们有一颗向善的心,就足够了。

这段戏之所以如此动人,跟此前的铺垫也有很大关系。因为斗气,小狄以“今后你永远不要管我”为赌注和老爸打赌。无法忘记一身尘土的老周望着儿子离开时的表情,儿子对他的尊重是支撑他活着唯一的力量,但他又不能给儿子任何东西,对儿子心怀无比的愧疚,如今连儿子都想离开他,都想抛弃他,世界上似乎没有比这更让一个父亲伤心的事了。可是他已经没有力量和儿子对抗,他离不开儿子,于是他选择了妥协,主动跑到学校去给儿子送饭(还记得他在学校门口握着袁老师手时说的话吗?)。细心的观众或许也可以注意到,小狄在得知自己赢得了这场赌博后当时欢呼雀跃,但随即他的笑就变得有点僵。在这个节骨眼上传来噩耗,悲怆效果被放的更大。

除了两个哭点,《长江七号》的让我感动的段落还有很多,这些情感戏之所以没有流于俗套,主要是还是因为它的真实,说的是人话,办的是人事,不同的桥段让不同的人都有切身体会的感觉,比如我的一个哥们,在看到小狄在玩具店里因为一只玩具狗被爸爸揍的部分,哭了,因为他当年企图用同样的办法获取一个变形金刚,结果他和小狄一样失败了。

原来周星驰也可以是悲剧之王。


搞笑和科幻



个人觉得《长江七号》里的搞笑桥段,甚至比《功夫》里还要多一点。此前很多报道说周星驰向《ET》致敬,现在看来纯属胡扯,他根本就是向自己致敬,《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都可以在片子里找到痕迹。当然也有其它的片子,但充其量也就是恶搞,比如小狄穿上神气运动鞋之后往上跳,一把被体育老师按下来(老师还不忘说一句“下来!”),接下来两人较量时一番路数,完全是《卧虎藏龙》里玉娇龙和喻秀莲第一次交手时的翻版。
此前在各种场合见过徐娇,说心里话我不是很喜欢这个孩子,太早熟,开口闭口都是大人话,我看着说大人话的孩子就胸闷。可是看过电影之后,我是真的很喜欢周小狄这个角色,她每天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两极,仍能保持孩子的天性,并且还那么懂事,不由得我不喜欢他。不得不说徐娇演的真好,我不知道这样的角色是不是只有早熟的孩子才能演出来,海利乔奥斯蒙德当年是不是也同样早熟呢?看不到如花了(估计是审查的问题),田启文也没亮相,但多了一个美娇和暴龙,尤其是前者,声情并茂风情万种,相信应该会成为周星驰今后电影中的一个固定角色。一些台词也堪称妙语,比如体育老师的那句“要想跳得高,只有一个字:努力,奋斗,腰马合一,尊敬老师……”还有七仔,这个小家伙每次出场都能听见身边女性观众的赞美声。除了外型,七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之丰富逼真,起码在亚洲电影CG史上可以留下浓重的一笔。

不过对于这些笑点,有些观众可能会感觉笑的不是很尽兴,比如我,因为我总是沉浸在悲剧的部分里出不来。其实我之前就曾说过,《长江七号》的喜剧模式应该和《功夫》差不多,不可能回到当年《国产零零七》以及《唐伯虎点秋香》等作品通篇搞笑的状态,这种变化可能会让一部分影迷们产生一些小情绪。从《喜剧之王》到《长江七号》周星驰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是符合自然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所以现在我觉得,即便有更多的影迷们产生这种小情绪,周星驰也不要去改变,如果明年他回去拍一部《逃学威龙》,他肯定完蛋。

除了七仔外,片中的特技镜头主要集中在飞碟出现,以及小狄被关在柜子里的两场戏,与如今好莱坞大制作中的场面比不了,但在华语电影史上绝对是空前的,尤其是后者,狭窄的破衣柜里藏着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汉灿烂斗转星移,周星驰想象力的绽放让人心旷神怡。


《长江七号》有意义



我们的父母常常用“人穷志不短”来教育孩子,但问题是,我们的父母们常常是一面亲口告诫,一面用实际行动亲自将其推翻(这也是我们的教育最残酷的一点,我们的孩子们总是在小时候就被告知所有的童话都是假的)。而周星驰也在片子里反复告诫儿子:“虽然我们穷,但是我们不说谎话,不吹牛,不打架,仍然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于是儿子就信了,一旦信了,他就生活得很开心。《长江七号》里没有一个坏人,即便是那个刚开始很让人讨厌的班主任,最终在小狄考试及格之后,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周星驰用这样一部电影告诉孩子们,穷人是真的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人对片中小狄读贵族学校的剧情设置提出质疑,理由是一个干体力活的民工,能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读书,从逻辑和常理上都说不通。我觉得这个疑问的本身就是个悲剧,不是总是嚷嚷着自由平等吗?周星驰在电影里让一个民工的孩子进了贵族学校,让这个社会稍微流露出一点平等的迹象,为什么就接受不了了?
周星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记者问,你为什么会想去演一个民工,而且还是一个内地的民工?他没有直接回答为什么,只是说“我只知道内地的民工和香港的民工不太一样。”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亿万家产的香港人,一个为万众所瞩目的超级巨星,却想到去演绎一个内地民工,讲述一个与尊严有关的父子情故事,这是TMD什么精神?

我确实很喜欢《长江七号》,但我清楚,如果没有周星驰,这部电影的票房别说两个亿,达到两千万,片方就得连续搞三天庆功宴。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叫道德的美好东西,但实际上我们似乎对其兴趣不大,同样讲述父子情的文艺片《当幸福来敲门》能在不讲道德的美国社会卖出1亿7千万美元,但在我们这讲道德的国度上映好几周了,票房也不过千万有余。从这一点来看,《长江七号》就具备了更深远的意义——它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善良,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想象力的伟大和奇妙,他更让人们懂得一个道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都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实在是应该感谢周星驰。


对那些不喜欢《长江七号》的人说几句话



周星驰曾说:“我只想拍一部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电影,但真正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可能是女人和小孩子。”按逻辑,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得出三条信息:
第一,“可能是女人和小孩子”,那么那些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不是女人又不是小孩子的仁兄们就不要继续大呼失望甚至恼羞成怒了,这次周星驰就不是冲着你们去的,就没非让你们喜欢;第二,女人和小孩子可能最喜欢这部电影,也就势必会导致舆论上的弱势,因为小孩子没有话语权,而女人(我没有贬低女性朋友的意思~),至少是大部分女人,似乎都喜欢用嘴而不是用文字征服男人;第三,那些和我一样喜欢这部电影的爷们儿们也别害羞,我们不是女人,我们也不是小孩子,那证明什么?证明我们懂感情,再放大一点儿,证明我们是坚定的理想主义战士!

那些不喜欢《长江七号》,甚至大骂“弱智”、“白痴”、“周星驰完蛋了”的,其实都很正常,精英嘛,一向看事观点都又犀利又独到,岂能被感情问题搞得哭哭泣泣?花了银子觉得不值得,骂几句泄愤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觉得,你们千万不要认为你不喜欢别人就一定不喜欢,或者就坚定地认为喜欢《长江七号》的都是SB,甚至大声疾呼千万别进电影院去看。你们不是成天都嚷嚷着“FREEDOM”吗?请容忍那些女人、小孩子,以及哭鼻子的爷们儿们吧!

说到这我不得不夸奖一下自己,《集结号》没能让我哭,但看到那些哭得稀里哗啦的老少爷们儿们,我却很感动,很开心,因为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听过倪萍阿姨讲的一句话:“会感动的人,都是好人!”我觉得她说的没错。

长江七号(2008)

又名:长江7号 / CJ7 / Long River 7

上映日期:2008-01-30(中国大陆) / 2008-01-31(中国香港)片长:86分钟

主演:周星驰 Stephen Chow/徐娇 Jiao Xu/张雨绮 Kitty Zhang/林子聪 Chi Chung Lam/冯勉恒 Min Hun Fung/姚文雪 Wenxue Yao/黄蕾/李尚正 Sheung-ching Lee/韩永华 Yong Hua Han/胡倩琳 Qianlin Hu

导演:周星驰 Stephen Chow编剧:周星驰 Stephen Chow/谷德昭 Vincent Kok/曾谨昌 Kan-Cheung Tsang/邵丽琼 Sandy Shaw/冯志强 Chi Keung Fung

长江七号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