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影评,借来一用## 转自:台湾王炳忠

本来,一直有个刻板印象,觉得动画会比较“失真”,没想到《长安三万里》的人物刻画是如此写实,而虚拟的影像效果更呈现了诗歌的意境。

尤其意外的是,《长安三万里》竟让我这个给人严肃印象的大男人,最终还是禁不住流下热泪。令我破防的一幕便是片已至结尾,开始浮出工作人员名单的画面,荧幕上一首接著一首带有“长安”二字的唐诗,同时响起各种朗诵、歌咏的声音。这些吟诗声或念或唱,有学子集体的合诵声,男女老幼的独吟声,还有戏曲唱腔的表達。尤其那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使用的还是粤语,就像我从小说的闽南话,将平上去入的韻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刹那间,我动容,我感叹!感叹世间的繁华如梦,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感叹历史的波澜壮阔,感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失落与奋起!

我更惊喜中华国魂今时今日在大陆的复兴,在浪漫、厚重而又带着惆怅的故事里激励自己。多少年了,我们只见精致利己的小资情调,又或腐蚀人心的功利淫乐,哪怕所谓的小清新,也充斥矫揉造作的小家子气。但《长安三万里》不只讲诗人的故事、盛唐的衰落,贯穿全片的更有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际遇,在出世与入世、顺流与逆流、变通与坚守中左右徘徊,载浮载沉。尤其盛唐的天下,那是充满慷慨激昂、朝气蓬勃的年代,文人不仅是文人,还有一身的武艺,经世济民的抱负,他们共同演绎的是男人的拚搏,成人的童话,是带有侠义风骨的传奇,而一切希望与幻灭、歌舞与铁蹄、忠义与奸佞的汇聚──皆在长安。

网上不少考究《长安三万里》与史实差距的文章,但对我而言,那些人物和场景,已经不再是他们在历史上的原型本身,而是中华历朝历代都曾有过的那些可歌可泣的篇章。如同武汉黄鹤楼、南京秦淮河,乃至“烟花三月”的扬州、沃野千里的西安(长安),它们在这千余年间早已变过无数模样。但伫立在黄鹤楼前,仍可追忆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无限春光。夜游秦淮河时,依稀还会想起柳如是、李香君,凭吊那些集刚烈与艳丽于一身的传奇女子,追忆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

片中一幕是高适到扬州赴李白十年之约,怎知李白哪还记得什么约定,只知道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他与女扮男装的裴十二尽享笙歌酣舞,就像现在流连夜店、沉醉蹦迪的饮食男女一样。高适看著他们日砸千金,纸醉金迷,不禁眉头深锁,称大丈夫就该报效国家,为天下计,岂可荒废人生?但裴十二告诉他,如今朝中由奸相李林甫当道,如何报效?后来高适从军,写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名句,才深深感悟当权者只爱溜须拍马之途,忌恨说真话的忠义之士,盛唐的气数,也就日渐衰微了。

我个性中既有高适的耿直,也有李白的不逊,如何处庙堂、处江湖皆不改其志,保存风骨又能立于红尘俗世,著实需要一番修为。当李白年近半百,经历玄宗赏识再到奸人中伤,不禁感慨时日无多、怀才不遇,在狂饮中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叹,那种沧桑与无奈之感,真令人不由得一阵酸楚。但随后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是苦中作乐、自我勉励的豁达。

然而,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曾经的歌台舞榭、风花雪月尽化作战火硝烟,大诗人李白站错队伍,投效起兵叛乱的永王幕府,竟沦为被俘虏的罪囚,而负责平乱的正是多年好友高适。李白夫人恳求高适为李白脱罪,高适却避而不见,这段唐朝文学史上的公案,《长安三万里》通过访问者程公公之口,道出高适深知自己与李白的私谊,会是害了自己也害李白的一大隐忧,故而只能表面上坚不涉入,转手让曾受恩于李白的郭子仪出面救援。有评论批评这是为高适洗白,但政治就是这样残酷,这段小我与大我的挣扎、国法与私情的纠葛,在人生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必然会有不同感触。

《长安三万里》的片尾,有句台词引人深思:“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我想,这个长安已经不再只是地理、历史上的长安,而是长治久安之向往,中华文化之鼎盛,中华民族之所在。犹记在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中,有一幕是虎门硝烟后被贬的林则徐,带着一身的风霜走远,而他身后的学堂里,仍继续传出孩子们阵阵的读书声。不论用何种方言、何种语调,就像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先民还是坚持用闽南语、客家话读唐诗、学古文,那便是长安之所在,中国之所在!

《长安三万里》给我的正是重温这份感动的机会,更重燃了我内心的文学魂。感谢它让我在经历过政治上的浮沉变幻后,又激荡出不同以往的人生况味。

#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2023)

又名:Chang An

上映日期:2023-07-08(中国大陆)片长:168分钟

主演:杨天翔 凌振赫 吴俊全 宣晓鸣 卢力峰 孙路路 刘校妤 路熙然 李诗萌 胡亚捷 巴赫 徐佳琦 邱秋 商虹 陈喆 汤水雨 姜秋再 巫蛊悠悠 付博文 严燕生 范哲琛 杨凯祺 蔡壮壮 谢轶辉 栾立胜 

导演:谢君伟,邹靖

长安三万里相关影评